評論國際深度

懸崖邊的中東——以色列與伊朗衝突的前因與後果

新一輪戰爭的危險有多近?

2024年4月14日,據以色列當局稱,在以色列阿拉德附近,伊朗向以色列發射無人機和飛彈後,火箭助推器的殘骸導致一名 7 歲女孩受重傷。攝:Christophe van der Perre/Reuters/達志影像

2024年4月14日,據以色列當局稱,在以色列阿拉德附近,伊朗向以色列發射無人機和飛彈後,火箭助推器的殘骸導致一名 7 歲女孩受重傷。攝:Christophe van der Perre/Reuters/達志影像

麥克李

刊登於 2024-04-18

#中東#以色列#伊朗

飽經戰火創傷的中東地區,在上週又一次處在全面戰亂的邊緣。為了報復以色列2024年4月1日襲擊伊朗在敘利亞大馬士革的領事設施,伊朗革命衛隊在上週六(4月13日)發射了超過300枚長程武器,前所未有地瞄準了以色列本土內的目標。

據統計這其中包括超過170架自殺式無人機,30枚巡航導彈,以及120枚彈道導彈。以色列在美國、英國與約旦的幫助下攔截了絕大部分攻擊。只有10枚左右彈道導彈突破了防禦,造成十分輕微的損失。這次事件標誌着自2023年10月加沙戰爭開啓以來,中東局勢的又一次重大升級。

伊朗方面已經宣布本輪軍事行動到此為止,並不尋求更進一步衝突。但德黑蘭表示假如以色列有進一步行動,伊朗必將報以顏色。以色列已經表示會對伊朗的襲擊做出反應。聯合國和美國等主要盟友都在呼籲雙方保持克制。截至本週三(4月17日),以色列戰爭內閣在數次會議後,仍然沒有就如何應對這次事件做出最終的決定。

一、危險的戰略互動

這輪危機的緣起看起來並不複雜。以色列戰機轟炸造成了7名伊朗軍事顧問喪生,其中包括革命衛隊(IRGC)精銳部隊聖城軍(Quds Force)的高級將領。從國際法角度,一國的領事設施被視作該國領土,因此以色列的軍事行動也可以視作對伊朗本土的攻擊。說以色列越過了某條「界線」,因此招致了伊朗的報復聽起來十分順理成章。但刨析根源,伊朗此次行動背後的邏輯,並不像表面看起來的那麼直截了當。

實際上,早在去年加沙戰爭爆發之前,兩國就已長期處於非常緊張的對抗狀態。它們一邊避免將衝突升級為直接的大規模對抗,一邊利用代理人和特種作戰手段破壞對方的戰略利益,推進自己的戰略目標。這一持續數年的隱秘戰爭——以色列國安界稱作「戰間之戰」——(The War between the Wars),早就引起中東觀察家們的不安,但是直到最近為止,這場衝突還沒有越過不可控的界線。以色列及其盟友與伊朗之間激烈衝突的世界觀與戰略圖景,決定了它們敵對的大基調;而兩國面臨的戰略限制又將對抗限制在較低水平,沒有升級為全面的直接衝突。這兩個因素共同塑造了近十年來伊朗和以色列之間非戰非和、和戰之間的互動模式。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