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慕情:回一位學生對於新聞工作者定位的疑問廣場

胡慕情:回一位學生對於新聞工作者定位的疑問

當你目睹一個女孩正被強暴,你會先拍攝照片,或是前去解救?

Your Opinion : 《La La Land》的導演,喜歡的可能是假的爵士樂

行大眾評審制的奧斯卡是工業獎,其所反映的行業水平,可能並非藝術的最佳水準。

記者手記:在上世紀的「東方之珠」,探尋現代民主癥結

特約撰稿人周澄重返馬尼拉,在大選中親身感受菲律賓現代民主的弔詭。霓虹未及之處,希望與夢想難以容身。

七一大遊行的前世——首任民陣召集人胡露茜博士訪談

「民陣只要仍有其存在的必要,就繼續發揮平台功用,但又不能包攬一切。」

Snapchat 怎樣挑戰臉書(二):讓用戶愛上廣告?

Snapchat 將廣告和品牌做為用戶選擇的一部分,而它的「真實」,也給中國帶來了經驗。

Your Opinion:一通台美直電,兩岸會否陰雲密佈?

台美熱線,抨擊南海,特朗普攜台灣當籌碼,想要「重返東南亞」有何作為?

給對生命絕望的你:我知道你在求救

「他們不知道,痛苦是絕對值,沒有相對性。比較痛苦何其殘忍,又何其荒謬。」

我曾在中國「消失」83天,沒有任何機構、任何人聲稱對此負責

這種特別隨機的不安全感,像是喝了過量的咖啡後的心悸。要回憶的時候,只好再借酒壯膽,暫時抵擋住恐懼。

宗教與科學,水火不容?記中文大學「思托邦」討論會

在科學至上的二十一世紀,宗教是否仍能為人類文明提供新的知識與價值,還是早已被淘汰?

記者手記:他的文革記憶讓我如臨深淵

如何才能恰當地觀察、採訪、書寫和評論一個劇烈搖動的超大型國家,如何去接續它複雜而沉重的歷史?

今天,媒體人要贏的到底是什麼?

政治壓力與數位衝擊,如何同時打贏這兩頭巨獸?單靠前線新聞工作者的熱誠,可能嗎?

記者手記:作為外媒記者,我有個特朗普拒信收藏夾

桑德斯團隊對外籍記者最友善,去信必有回應。希拉莉最有總統架勢,報名程序一板一眼。最排外團隊,杜林普當之無愧。

記者手記:我想撕下標籤,我想讓對話的起點不是仇恨

形形色色的陸生們,當然不應該被無差別地集體定義為「愛國洗腦五毛」。同樣作為陸生,來港前後我經歷了複雜的認同變化。但當我看待自己的身份,還是常常想,我需要為我出生成長的中國背負道德責任嗎?

讀者來函:反右60年,白髮老人們與說不盡的故事

「這個會議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人們銘記歷史,知道『不讓人說話』會造成多麼大的災難。」

六個親歷華人眼中的Women\"s March

戴上粉紅Pussy Hat,在特朗普上任的第一刻「鬧事」,是種什麼體驗?

Your Opinion:限韓令下,愛國還是愛「愛豆」?

當粉絲經濟撞上愛國主義,粉絲和藝人都是政治的木偶。有人說,其實是每一個看客的錯。

陳澍:從保障虛擬世界安全,到貢獻現實社會關愛

除了每個人自身的網絡安全保障,Facebook 也鼓勵大眾善用社交平台互相幫忙。

你理想中的自由生活是什麼樣,有什麼阻礙了你到達它?

請給我們來信吧,讓我們知道你所在的真實世界。

記者手記:《紐約時報》圖表團隊如何用技術講故事

技術是用來服務新聞故事,當我們握有足夠的工具,應該仔細地通過所有手邊可能的素材,哪樣素材最能夠衝擊讀者內心。

可以告訴我,你口中的「台獨」是什麼意思嗎?

如何談論兩岸關係,是政治文明的一帖試劑。這原本、也應該是平心靜氣對話的課題。可惜在現實輿論中,它調動起的腎上腺素往往多過腦細胞。

讀者來函:在上帝叫阿里巴巴的世界裏,「生態系統」是什麼意思?

阿里總說,自己不是「商業帝國」,而是成就小商戶、服務消費者的「生態系統」,哪裏不對了?

讀者來信:擦身而過的文化大革命


「我這諗小學的傢伙說了些甚麼不知天高地厚的話已記不得了。記得的是,我說如果香港是資本主義,那也不比上海浦東差啊。」

方可成:謊言盛行,催生「事實核查」的歷史性時刻

在一輪由大嘴政客領頭、陰謀論網站批量生產、社交媒體煽風助長的謠言狂潮中,專業的Fact-checking具體要如何進行?又有什麼樣的挑戰?

「零時政府」的第24次黑客松:挖坑和跳坑的派對

全球資料開放日,讓黑客松遇上g0v,是一件很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