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函:眼球中央春晚——戲謔一種名為「中華民國」的病態廣場

讀者來函:眼球中央春晚——戲謔一種名為「中華民國」的病態

此刻,我們集體被拍攝下來,歡聲雷動的,準備對着電腦螢幕前的觀眾上演一場最悲哀的國族認同戲碼。

流量翻倍卻大幅裁員,Medium要痛改商業模式?

裁員,拋卻流量,按文章質量盈利,創辦twitter的他,在美國最大的自媒體平台上試驗著內容的力量。

他的小清新,她的反叛曲:當中港相遇在校園

兩個唱作青年,一個是香港女,一個是大陸男,同在港大但互不相識,他們也不知道,彼此在同一座校園唱著截然不同的城市心情。

全球新聞業的2016:那些將影響我們觀察世界的重要時刻

回首2016,新聞界從最根本的專業操守,到最關乎生存命脈的產業形態都遭遇挑戰,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思考、決策都將受到深遠影響。

三張圖帶你看看,深度報導的背後(下)

為你翻開深度報導背後的珠簾,讓你們知道我們多一點。

三張圖帶你看看,深度報導的背後(上)

為你翻開深度報導背後的珠簾,讓你們知道我們多一點。

給B的回信:不要過早絕望

面對現實的迷惘、沉默,能促進個人意識的覺醒;而現實,也有著它的溫柔。

讀者來函:他們在漩渦下寫作 ——記《香港三年》新書分享會

香港用三十年的時間重新走回原點,而新聞、媒體、紀錄也隨著香港社會一同面對困境。

讀者來函:特朗普當選,宣告自由派傲慢的破產

特朗普的當選至今仍是個錯誤的選擇,但不通過這個選擇,來自「他者」的信號和聲音就永遠無法引起話語精英的reckoning。

讀者來函:當權力的運用沒有絕對的準繩

我們希望面對的是工具化,抑或不工具化的警隊?

Your Opinion:「凝視」之下,鄭欣宜的「高調肥」為何觸動社會神經?

欣宜又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引發對於「凝視」下的「胖女孩」如何自處的大辯論。有人說,「觀看的方式決定世界的樣貌」。

給P的回信:「成年人的虛偽」是可以斬斷的

我們可以選擇要做怎樣的普通人。

讀者來函:回應《表態挺同的陸生與「426」》,政治正確前不過都是人

面對迥然不同的政治環境,不論台生還是陸生,都在用同一套邏輯來明哲保身,說到底了,都是人性。

他們翻牆因為愛國,我翻牆後卻發現不再愛國......

沒想到「牆外」所見種種,將我過去對這個國家的印象、認知、國族想象一一打翻再重構。

年薪可達百萬的Growth Hacker,價值在哪裏?讓矽谷的精英們告訴你

Growth Hacker是一個交叉職業,分析數據當然是核心環節,但是更重要的是,你要對業務,有足夠的理解。

三張圖帶你看看,深度報導的背後(番外)

為你翻開深度報導背後的珠簾,讓你們知道我們多一點。

讀者來函:在自己身上,捍衛一個自由美國

「中國乖乖女」模式的母親,遇上「自由美國精神」的四歲女兒,這是需要去捍衛的世界,她說。

Your Opinion:「政治,成了我與父親之間的話題禁區」

「我什麼都不會告訴你了」、「書讀得越多越反動」、「你有極權情結」、「你少不更事」……政治,成了家庭對話的雷區。

臉書過氣,推特要死……美國大學生如何看待12大社交媒體?

老一代網絡社交平台用點讚與評論來吸引用戶,但在19歲的他眼中,這才是逃離的開始。

Your Opinion:70年過去了,我們如何談論二二八?

二二八事件70週年,人們紀念的是什麼?歷史的真相又是什麼?米蘭.昆德拉說過:「人類對抗權力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讀者來信:成功的「斜槓青年」上了端傳媒,而失敗的人還在找下一份兼職?

「潮化」斜槓等於將勞動市場的現實當作是新時代的應然,成為一種倒錯的小清新,窮忙時代的精神勝利。

小端血淚史:你我如何被臉書算法改變?

如果它讓你更容易陷入單一認同,而不鼓勵傾聽多元聲音,如果它的演算法決定你看到的世界,也許你真的應該警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