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國際大陸台灣深度

「不中不美」可能嗎?新冷戰下「華人左翼」的困境與可能性

「不美國也不中國」的號召力是什麼?

2016年1月27日,北京外交部舉行中美雙方代表的新聞發布會,一名男子在調整國旗。攝:Jacquelyn Martin/AP/達志影像

2016年1月27日,北京外交部舉行中美雙方代表的新聞發布會,一名男子在調整國旗。攝:Jacquelyn Martin/AP/達志影像

布言

刊登於 2024-04-10

#華人#思想空間#中國#台灣#評論

2024年2月出版的台灣《思想》雜誌第49期提出了「華人左翼思辨」的話題。編者、台灣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王智明提到選題思路時,專門指出這期專題討論「華⼈左翼的命題能否在兩岸三地與華⼈社群的歷史發展和變化中提煉出思想的意義與⾏動的可能」。他論述到,近年來的兩岸關係演進、香港的「反修例」和中美衝突背景下,「華人左翼」的想像變得艱難,「國家作為政治⾏動與政治歸屬的載體,仍然對左翼⾏動發揮著引領的作⽤。因此,華⼈『左翼』的思考就不能不考慮到華⼈政體的多元存在以及彼此之間的競合關係。」

在這期專題中,有兩篇王智明看來思路差異不大,卻「在當前的政治光譜中處於對⽴的位置」的文章——分別是陽明大學⼈社院院長傅大為的《國際左翼與反戰》,和中央研究院⺠族學研究所助研究員劉文與自由作家丘琦欣合寫的《離散華裔左翼與中國民族主義情結》。其中,傅大為是2023年台灣爭議一時的「反戰聲明」的倡導者之一,主張台灣應同時拒絕中美,不支持「明顯會被解讀為挑釁行為的軍事合作」。而劉、丘則在文中得出和傅大為明顯不同的結論,主張用「左獨」理念批判漢人文化霸權,思考「如何製造符合台灣獨特性的左翼獨派論述,⽽不是複製西⽅的反美帝論述」。

在台灣脈絡或者說兩岸統獨脈絡中,這兩篇文章很容易被解讀為「親中」或「反中」的對壘,或像激起洶湧輿論爭議那樣,在中國大陸一方高舉戰爭威脅施壓的背景下,成為台灣內部「投降綏靖」和「捍衛主權」之間的論辯。但一旦陷入這樣的論爭,幾名作者對左翼運動、思潮的思考理解,與文中展現出的台灣/華人左翼思潮的狀況與流露出的困境,就錯失了得到更深化討論的機會,那將是頗為遺憾之事。

本文試圖在總結上述困境的基礎上,為這方面的討論增加一些可資著力之處。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