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台灣

金廈快艇事件,北京的「切糕困境」和對台政策的轉向可能

如若在未來習時代的中國不能或無法突破「切糕困境」那麼,「統一」的目標大概率會變的愈發幻滅。

2018年8月20日,台灣金門烈嶼,遊客在一座前軍事要塞上用望遠鏡看到對岸的橫幅。攝:Tyrone Siu/Reuters/達志影像

2018年8月20日,台灣金門烈嶼,遊客在一座前軍事要塞上用望遠鏡看到對岸的橫幅。攝:Tyrone Siu/Reuters/達志影像

林生

刊登於 2024-03-13

#台灣統一#兩岸局勢#台海局勢#金門#台灣#兩岸關係

金廈海域衝突後,在端讀者之間出現了一些饒有趣味的論辯——中國大陸讀者強調人性,被部分台灣讀者譏諷說中國在搞清楚事實真相之前就定性,然後發動法律戰了;台灣讀者強調漁船違反了台灣法律,是中方惹事在先,海巡署有權管轄,被中國大陸讀者反駁稱實質對管轄權的破壞已經發生了,而這才是重點。

不得不說,如果從現實政治的角度來看,雙方互相給出的反駁意見其實更站得住腳。

畢竟,此一事件中更值得大眾關注的,其實是其是否反映北京的對台政策有變化?抑或這只是一貫做法的延續?其擴大下去,可能會進一步產生什麼樣的衝突?本文會嘗試討論這些問題。

值得說明的是,其一,本文不僭越同行前輩,不具體分析台灣內部的討論情況和政策路徑,但將嘗試分析北京眼中的台灣政治、外交走向是如何的,進而這種形象如何影響北京的政策;其二,本文並不預設北京不存在政策轉寰的可能,即不認為在長遠來看統一乃至對台戰爭就一定是陸方會不惜一切代價達成的目標,這也是筆者認為台海局勢和俄烏戰爭很不同之處。

以下分析也將基於這樣的判斷展開。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