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

今年盛事特別多:港府力推盛事經濟,能重振香港品牌嗎?

「(香港)跟內地的城市有什麼不同? 如果沒有什麼不同,他沒必要來香港的。」

2023年12月9日,區選前夜,旅發局晚上8時在西九文化區的藝術公園海濱長廊舉行水上煙火表演,大批市民在海傍觀賞。攝:林振東/端傳媒

2023年12月9日,區選前夜,旅發局晚上8時在西九文化區的藝術公園海濱長廊舉行水上煙火表演,大批市民在海傍觀賞。攝:林振東/端傳媒

端傳媒特約撰稿人彭嘉林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24-03-06

#香港經濟系列#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張炳良#盛事經濟#梅西#美斯#香港旅遊#香港故事#香港經濟#香港

編按:近期,最為香港市民熟悉的網絡用語是:「咁係因為你悲觀,我睇到由治及興帶嚟嘅好處。(這是因為你悲觀,我看到由治及興帶來的好處。)」2022年起,香港政府多次提到社會經歷街頭運動和國安法後復常、經濟復甦,香港已經「由治及興」。然而,我們每天都讀到香港經濟數據下行的新聞,民間甚至出現諸如「磚頭(置業)神話破滅」、「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的說法。端傳媒將以一系列專題報導,從宏觀政策分析、數據整理到小市民訪問,嘗試理解香港的經濟實況。此為「香港經濟系列」第一篇,請密切留意後續報導。

在近來的香港,盛事經濟成為一個熱門詞。「盛事活動有助吸引更多旅客,也讓市民有更多娛樂休閒選擇。未來我們將舉辦更多盛事活動,並加強統籌協調,擴大活動的經濟及宣傳效益,提升香港的國際形象。」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說。

新發布的2024/25年度財政預算案,陳茂波繼續著墨盛事經濟,將預留一億加強未來三年的盛事宣傳工作,又宣布每月在維港舉行煙火匯演和無人機表演,「全方位打造香港品牌。」

自今年初美斯訪港之後,港府揭開盛事經濟的序幕,陸續推出多項大型活動。港府公佈,上半年有80多個盛事活動,全年將有超過150個盛事,涵蓋文化藝術、體育賽事、金融經濟、會議展覽等活動,惠及旅遊、酒店、餐飲等行業。據港府估算,每150萬名遊客可為香港帶來約 0.1%的本地生產總值增長,即大約28.4億港元。

在疫後第二年,香港盛事特別多。然而,2024年的頭炮盛事爭議不斷——2月初,先有國際邁阿密來港表演賽,球王美斯在公眾累積已久的期待下並未落場參賽,商業事件迅速陷入政治漩渦;月中的12米飄浮紅心氣球 Chubby Hearts,引發公眾討論盛事活動撥款涉利益衝突。

踏入三月,港府又宣布推出「藝術三月」,將舉行Art Basel、「藝術@維港」、「ComplexCon」等文化盛事,另外亦舉辦高爾夫球賽 LIV Golf、國家盃場地單車賽和三項鐵人世界盃這些體育賽事。

這些盛事能重塑香港的國際地位和形象嗎?端傳媒整理政府公佈的86多個盛事資料,並訪問前運輸及房屋局長(2012-2017)、現為香港教育大學公共行政學顧問張炳良,以及任職公關公司的公共事務顧問忻浚賢,從公共政策和公關的角度探討港府力推盛事經濟所為何事?目前盛事經濟政策有何挑戰?近年政治氣氛下,港府重塑香港品牌又有什麼阻礙?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