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Whatsnew

金門事件後續:談判中是否道歉,影響是否溢出金廈或成重點|Whatsnew

除此之外,金門亦因為其較為特殊的當地情況引起關注。

2024年2月14日,一艘中國大陸籍快艇載4人闖入台灣金門海域,遭台灣海巡署人員追緝,該船拒檢蛇行翻覆造成2人死亡。 圖:台灣海巡署

2024年2月14日,一艘中國大陸籍快艇載4人闖入台灣金門海域,遭台灣海巡署人員追緝,該船拒檢蛇行翻覆造成2人死亡。 圖:台灣海巡署

特約撰稿人 謝守熙

刊登於 2024-02-29

#海巡署#漁船#國台辦#陸委會#談判#漁民#快艇#大陸#金門#中國#台灣#兩岸關係

2月14日下午,一艘中國大陸籍快艇載4人闖入台灣金門海域,遭台灣海巡署人員追緝後翻覆造成2人死亡

事件隨後延燒,至2月底,雙方交鋒仍在繼續。

最新情況是:2月28日,中國國台辦在記者會上用非常嚴厲的言辭批評台灣海委會主委管碧玲,指她把事件「當成個人政治表演,隱瞞真相、推諉卸責、謊話連篇」,還稱她「對遇難者沒有一句道歉,還對善後工作不斷設置障礙,極為冷血、為人不齒。」

台灣海委會則發出聲明反駁,稱主委管碧玲第一時間就表達關心,也指派海巡署長向亡者表達歉意,並致贈慰問金,冷血的指控並非事實,對案情的態度則是不偏不倚,要求全面檢討。

報導則指在兩岸協商過程中對「道歉」爭執不下,中國大陸一方要求海巡當面道歉,而台方在內部簡報中表示不應道歉,因為道歉可能導致會讓以後海巡署對相關「三無船舶」的執法變得更加困難。

陸委會28日發布的新聞稿中呼籲中國大陸當局以「對等互惠、理性務實」態度處理兩岸事務。陸委會稱陸方無視事發迄今台方司法部門全力積極調查肇因,以及台方主管部門誠意對待家屬等善後處理的努力,反而「故意歪曲事實」。陸委會還呼籲陸方必須尊重台灣的司法體制,靜待調查結果。

與此同時,台灣海巡署和死者家屬的談判仍在繼續。有媒體指直至27日的第九次談判中,雙方仍在就「道歉」或「致歉」、以及給家屬的撫慰金議題溝通。而海委會主委管碧玲28日在台灣立法院接受質詢時表示,談判沒有破裂,雙方繼續協商,但雙方合意協商結論出爐前,任何一方都不對外透露內容。

回顧雙方交鋒,事發後從14日到18日,兩岸對峙主要集中在事件調查以及大陸漁民在金門海域的漁區作業是否違規。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14日表示,對春節期間發生這樣一起「嚴重傷害兩岸同胞感情的惡性事件」向台灣表達強烈譴責,並強烈要求台灣立即查明事件真相,協助遇難漁民家屬妥善處理善後事宜。她還要求台灣有關方面「尊重兩岸漁民在台灣海峽傳統漁區作業的歷史事實」。

而台灣大陸委員會在15日發布的新聞稿中指出歷年來大陸漁民越界在金門海域違規作業,「嚴重侵害我方漁民權益及沿岸居民生活」,台方海巡人員為維護民衆權利加強執法是「責無旁貸」,台方海巡人員系依法執行職務,過程並無不當。陸委會還提出希望對方能對民衆的類似行為加以約束。

另一方面,中國大陸持續要求徹查快艇翻覆事件,查明事件真相。不過陸方所聲稱的台灣海巡署「暴力執法」遭到了台方的駁斥,事件的調查陷入「羅生門」。據中國國台辦「中國台灣網」21日發布的報導,金門快艇翻覆事件中被救下的2名船員通過「小三通」從金門返回廈門,隨後返回泉州。但兩名遇難船員的家屬拒絕火化遺體,其中一名倖存船員在接受「中國台灣網」的採訪時則指控,快艇是被台灣海巡署衝撞才翻覆。

台灣海巡署22日於金門召開的記者會上則表示,是陸方快艇逃逸時撞到海巡署船隻。金門地檢署稱,根據海巡跟檢方訊問的記錄,生還者當時承認加速逃逸發生碰撞,但沒感覺船被推撞。

此後的升級,源於中國大陸一方隨後擴展海警執法範圍。

2月18日,中國海警局新聞發言人甘羽表示,福建海警局將加強海上執法力量,「在廈金海域開展常態化執法巡查行動,進一步維護有關海域作業秩序,維護漁民生命財產安全」。

隨即在19日下午,一艘台灣觀光船在金門島外海域遭到中國海警強制登船臨檢,引發兩岸在金廈海域的衝突進一步升級。

中央社報導,該「金廈遊輪」搭載台灣籍11名船員及23名乘客繞行金門海域導覽,在接近烏沙角時因多淺灘故航行中而偏向對岸海域。海巡署在當日晚間發布說明稿指出,陸方共計有6名海警人員登船,於船艙查驗「金」輪航行計劃、船舶證書、船長及船員證照與船長簽名後,於下午5時19分離船。

海巡署則表示,此類海上觀光船,雙方都有誤入對方水域行為,台灣過往均以廣播驅離,從未登檢。其呼籲「中方秉持和平、理性,共同維護金廈海域安寧」。

中國方面的解釋是按照法理,中國對這些水域都有管轄權,而台灣則認為這是「改變現狀」之舉。台灣駐美代表俞大㵢於20日接受美國媒體專訪時稱,台灣「致力維持台海現狀」,而金門發生的快艇事件「凸顯中國企圖利用這些事情來改變現狀」。

相關事件也引發了美國對此的關注。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在20日被問到這一事件時,指其正在「密切關注北京的行動」,同時「敦促各方保持克制,不要單方面改變現狀」及「敦促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台灣進行有意義的對話,以減少誤判的風險」。

到2月25日,中國海警局指福建海警當天在「廈金海域開展綜合執法演練,檢驗執法艦艇快速反應、應急處置能力」。據《環球時報》26日的報導,25日中國海警船執法巡查穿越了金門禁止水域線,「在金門附近海域行使管轄權」,意味着中國「對該海域享有主權」。

2023年8月25日,金門烈嶼鄉,對岸為廈門市。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3年8月25日,金門烈嶼鄉,對岸為廈門市。攝:陳焯煇/端傳媒

金門亦因為其較為特殊的當地情況引起關注。

台灣控制的金門島及相關列島,距離中國大陸的福建省廈門市僅約2公里,隔海相望。金門向來被視作「抵抗大陸最前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而中華民國政府退守台灣後,雙方曾在金門多次交戰。

一些觀點認為,金門居民的身份認同與本島的「台灣人」認同有一定的距離。由於距離台灣本島較遠,反而離中國大陸更近,同時理論上也屬中華民國福建省,從而在經貿、旅遊觀光業的發展及居民日常等方面和大陸之間來往頻繁。金門人對此次衝突也有一些觀點。如金門縣政府所持有的《金門日報》29日刊出社論稱,中國大陸海警在金門海域「加強執法」可能導致「擦槍走火」。社論呼籲兩岸降低對彼此的敵意,尋求讓事件得以平和理性地落幕。其28日刊出的社論中更大膽提出「金廈共享一片海」,稱「金門縣政府可爭取中央授權,共同與大陸廈門市政府建立兩岸海上安全合作平台及定期會晤機制」。

惟根據目前台灣各方面的回應,金門的「限制、禁止水域線」依然是台灣在此次事件中堅持的底線。

台灣於1992年9月18日起正式施行《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簡稱《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台灣國防部則依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設定了禁止大陸籍船舶進入的海域,範圍與其領海重疊,但不完全相同,是為「限制、禁止水域」。

但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17日稱:「兩岸漁民自古以來在廈金海域傳統漁場作業,根本不存在所謂『禁止、限制水域』一說。」

另外2022年8月時任美國衆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率團訪台後,為表抗議,解放軍宣布於8月4日12時至7日12時舉行「環台軍事演習」,當時其就曾有多架次無人機進入金門等島嶼限制水域的上空。

一些分析認為,雖然陸方堅稱不存在「禁止、限制水域」,但其對相關海域線的關注以及逐步試探的步伐,事實上是以此作為依據來對台灣進行承壓測試。這一趨勢之後是否會發展,乃至超出金夏水域,值得持續觀察。

除海委會和海巡署外,台灣官方的反應相對低調。中國海警船據報穿越金門禁止水域線後,外界關注台灣軍方是否會介入,國防部長邱國正27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國防部有很清楚的戰備規定,「避戰是避免戰爭,不是避開戰爭」,但不期望有任何作戰狀況發生。

媒體還問到,如果禁止水域線只是台灣單方面的認知,是否會讓情勢更復雜,邱則稱「當初經過法律程序公告過,若有任何一方破壞、不承認,政府還是依此執行」。

在海面上衝突不斷的同時,兩岸也在協商及幫助遇難船員家屬前往金門等方面保持着一定程度的溝通與合作。值得注意的是據《聯合報》16日報導,台灣海基會和中國大陸海協會之間此次仍有一定溝通,陸方「已讀不回」但「有處理」。

大陸漁民越界捕魚或採沙繼而遭遇台方的執法在金廈海域並不罕見。根據台灣海巡署統計資料,2016年7月至2023年11月,共取締中國大陸盜沙船近20艘次、沒收16艘次、盜採沙量達2萬5000多公噸,而驅離非法越界中國漁船則有9100多艘,其中扣留近400艘、沒入80多艘、裁罰2億8000萬多新台幣。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