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

水牛死在歲末前:貝澳濕地擬發展,香港南大嶼山與牛的未知命運

世代在同一個大嶼山生活的牛,並不知道自己是個政治問題。

香港最大的水牛群,棲息在大嶼山濕地面積之最的貝澳。2017年港府公佈《可持續大嶼藍圖》,提出在大嶼山「北發展、南保育」的原則,牛數量減少,濕地多年來也在萎縮和乾涸。攝:林振東/端傳媒

香港最大的水牛群,棲息在大嶼山濕地面積之最的貝澳。2017年港府公佈《可持續大嶼藍圖》,提出在大嶼山「北發展、南保育」的原則,牛數量減少,濕地多年來也在萎縮和乾涸。攝:林振東/端傳媒

端傳媒記者符雨欣、視覺新聞記者黎家威 發自新加坡

刊登於 2024-02-04

#香港動物系列#漁護署#梅窩#守護大嶼聯盟#香港島嶼系列#動物保育#氣候和環境#生物多樣性#長春社#香港土地政策#香港#城市規劃

2023年冬至,各家各戶都在準備做冬、過聖誕和新年。今年71歲、人稱大嶼山「牛媽」的梁韶華,卻於冬至前一日在臉書上發佈訃告:「嚴冬一來,就凍死了兩隻老牛」,「唔呀(牛名)终日遊走在老圍、咸田、新圍的濕地,早上還開開心心地享受我餵馬草,下午就死去⋯⋯冇尾(牛名)體弱,溫度一跌就死了。」

牛媽自發照顧流散在大嶼山南面的貝澳、芝麻灣、水口、分流等地的流浪水牛超過15年。大嶼山流浪牛是近代產物,農業式微,至七、八十年代棄耕,牛被農民解散到了山上,至今在這個海上離島流浪了幾代。香港最大的水牛群,棲息在大嶼山濕地面積之最的貝澳,它們帶動水土流動,甚至能活化荒田成為濕地,造就「慢活水區」令浮萍生物生長,也方便蛇、青蛙、蜻蜓居住,為雀鳥帶來食物。

牛的死訊傳來前一個月,香港政府剛公布新的土地規劃不久,要將貝澳約6公頃原來是海岸保護區(CPA)的土地變為休閒康樂地,這地原本是牠們和牛背鷺的棲息地,大多仍是翠綠的樹木,另有一些人為的棕地作業。同時,兩隻4歲的雌水牛剛誕下兩個牛 BB,漁護署就來聯繫牛媽,希望她配合幫牛絕育。

2017年港府公佈《可持續大嶼藍圖》,提出在大嶼山「北發展、南保育」的原則,但牛媽覺得南大嶼的牛數量見少,大大小小一直在死,濕地多年來也在萎縮和乾涸。只看到發展,看不到生態,牛媽疑惑,「保育」到底想保些什麼?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