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我猜樹木也想放棄這城市:在香港,人與樹的六種觀念

「其實無論我是什麼人,大自然也無條件接納,樹木讓我們接觸自己最真實的感受。」

當人走了或死去,歷史要過渡,種下的樹在原地繼續生長,走了或死去的人因樹而生命像延續。

當人走了或死去,歷史要過渡,種下的樹在原地繼續生長,走了或死去的人因樹而生命像延續。攝:Stanley Leung/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 余婉蘭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20-07-26

#都市生態#生態環境#樹#香港

植物學家Paul Wood寫了一本《倫敦街道的樹:城市森林的指南》,他說:「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生物性,天氣環境決定了城市裏應該種什麼樣的樹。怎麼樣的生態環境,也從某種意義決定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決定一個城市風貌的,除了建築、文化氛圍和人們的衣食住行,也有生態環境。但倫敦只有一個,香港也只有一個,到底倫敦更叫人羨慕,每個區可以決定自行種植什麼樹木,再匯報給倫敦的樹木辦公室。如此高度自治的都市生態環境,環環相扣著人和樹木,甚至扣著人、城市和大自然所包括的風、泥土、四季和雀鳥等等,那是一種更為細緻和深刻的城市規劃。

倫敦是可以透過「樹木」去認識和憶記其故事的。

香港呢?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