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死无葬身之地

2015-12-07

在土地紧绌的香港,不仅生人买楼不容易,就是死者也难求葬身之地。土地问题横跨香港人的生与死,摄影师张建邦以镜头捕捉了当中的讽刺和无奈,却无法找到人们的尊严。

同立在九龙城区的高楼大厦和墓地。房地产在有限的土地空间上不断扩充,意味着墓地空间愈来愈少。

在香港,各种衣食住行的问题都可以归究于“土地问题”,包括生养死葬。人死在香港,问题没有随之解决,而对生者来说,带来的是另一种土地问题。

传统的土葬占用大量空间,为节约墓地空间和成本,有些人继而选择火葬,把骨灰安置于龛堂。近年,新的殡葬观念慢慢兴起,香港开始逐渐有人把先人的骨灰抛洒到泥土或大海里,作“树葬”或“海葬”,对于这种所谓的“绿色殡葬”,美联社摄影师张建邦说:“很多时候是家人排了很久,最后还是等不到安置骨灰的位,迫于无奈才去做。”

香港楼价高企,动辄呎价上万元,令他惊讶的是,一个正方格的骨灰龛,价钱竟然比人住的房子的呎价还要高,而且供不应求,入伙还要排长长的队。这刺激了张建邦,拍摄了图编《No Space To Die》的其中两张照片,作为对比:骨灰龛位一格一格规矩地排开,上面贴着先人的照片,有单人的也有双人的;以及一座座高楼大厦,密密麻麻的单位灯火通明,有单人的也有多人的,“这个对比,便是一种土地问题”,张建邦说。

殡仪业商会指出,香港每天平均超过120人过身,但坟地供不应求,尸体怎么办?骨灰又怎处理?

“我曾经去过一个长生店,店内大部分都是等待放进政府龛位的骨灰。每个人的骨灰都放在一个深红色的布袋里面,长生店有些类似是日本城的那种大胶箱,胶箱放满了很多这类红色袋子,拿起其中一个看看,上面写着的日期是08年。骨灰一直放到现在快八年了,排不到位,也没有人处理,否则就是非法处理尸体,有些时间长到甚至连家人也不想理了”,张建邦补充,“真的很没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