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
-
電影人要改編大江健三郎有多難?大島渚也不算成功?
存在主義和社運下人性跌宕的主題日漸退潮後,儘管大江健三郎聲名與日俱增,卻緣何不再受到太多導演青睞?
-
大江健三郎寫給我:讓我給你說實話吧|悼文
大江也是日本作家中為數不多公開反對天皇制的人,遭到右翼反擊,也沒有向權威和黑暗勢力低頭⋯⋯
-
2022諾獎作家安妮・艾諾:「我就像妓女一樣,讓那些人經過我。」
讓異物進入,造成小產,讓她自由。徹底的自由⋯⋯
-
2021諾獎作家古納:身為流亡者與難民,怎樣知道「我是誰」?
如果如他所寫,一位海關關員對你說:「先生,你們不屬於這裏,我們的價值觀念一點都不一樣。我們不希望你們在這裏⋯⋯」
-
遠在東亞,諾貝爾文學獎對我們的意義在哪裡?
在地球被疫情肆虐兩年過後,今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意義可否讓讀者在得獎文本中觀察到人與人之間被不斷劇烈改變的距離感?
-
2020諾獎
露伊絲.葛綠珂的詩人斷捨離:沒有浪漫,只有結構與暴力
說葛綠珂厭世未免極端。我認為可説是省減,苦行,以當下流行術語形容就是斷、捨、離。
-
2020諾獎
寫詩是發覺敗壞生活的開端:2020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詩人露伊絲.葛綠珂
在這個嚇唬人的世界,她發現了比喪失、死亡與遺漏更悲催的事──所謂死亡,就是好好過完一生;活著,就是好好做完一件事。
-
2018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嘉.朵卡萩:堅守抵抗,還是迷失於分崩離析?
舌頭是人身體上最強壯的肌肉,它將要抵御世界上更多暴力的語言。
-
2019諾貝爾文學獎
人如何被社會監控?反叛作家彼得・漢德克告訴我們的
任何一面旗幟都不許沿著錯誤的方向飄揚。漢德克的「詩意」,便來自他的不合時宜。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