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
-
「到香港體驗正常的大學生活」,擠爆香港碩士申請的陸生在尋找什麼?
「不是一開始就想去香港的,當時潤的心情還沒有那麼迫切。」「香港讀研只要一年,可以更早回國佔到坑位。」
-
國殤之柱、民女像、六四浮雕壁畫遭強拆後,他們寫下自己的記憶
被三間大學強行拆遷的六四雕塑展品,見證學生成長,連結校園內外,不限地域,不限時空。「在歷史洪流下,它成了有生命的實體。」
-
香港中大:中國研究服務中心重組後不存續,未來逐一檢討中國研究機構
常務副校長陳金樑表示來中大任職前不知道該中心,同時指中國研究最重要的是研究成果,非學者服務。
-
中大事件後返台學生:「每天出門前,習慣先看台北捷運有沒有停駛」
今年夏天,一群留港台生意外參與了香港的歷史時刻。在火熱的街頭運動中,有人曾協助香港同學運送物資、有人對抗爭者持保留態度,中大事件後,學期提前結束,他們返回台灣,有人堅持返港「把書唸完」,也有人考慮就此離港。
-
譚蕙芸:有燈就有人
「其實整場運動,即使有幾大的分歧,只要有同理心,讓對方感到被關心,危機就有可能被化解。」中大可以,香港可不可以?
-
防暴警強攻中大兩個半小時後撤退;網民發起各區示威「圍魏救趙」
全港多處交通堵塞,發生衝突。中大校園兩度發生劇烈衝突,警方下午進入校園發射催淚彈,連續兩個半小時發射催淚彈、橡膠子彈。
-
讀者來函
內地生筆記:中大校長對話場內外,與那篇讓內地生激憤的人民日報評論
人民日報這一篇備受爭議的時評,也許意外地成為推動內地生與本地生交流的契機。或者說,其實整個反修例運動,都是一個彼此交流的機會,因為它讓幾乎每個人都開始思考政治。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