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因素」失效,「疑美論」四起,台灣大選後中美台的下一步2024台灣大選

「中國因素」失效,「疑美論」四起,台灣大選後中美台的下一步

大選期間,台灣對中國的不信任感上升,但這並不意味著台灣人會更加親近美國。

台灣觀選二三事:壞掉的也不會隨便丟掉

無論你是不是這個國家的人,都可以監督民主的產生。

輿論觀察:「中國因素」重要性降低,外媒認為台灣在選甚麼?

和之前的大選相比,這次大選「不算是一場對中政策的公投」。

四年前只是「借票」給綠營:兩屆台灣大選中,「超越藍綠」的選民側寫

柯文哲主要的選票來源,是一群「在2020年票投蔡英文、而在2022年就沒投給民進黨的選民」。

沈有忠:如何解讀台灣大選結果,賴清德新四年有哪些挑戰?

新政府雖然陷入朝小野大的結構,但不是完全無解的僵局。

王宏恩:總統票流失259萬,民進黨如何從2020退步到2024?

不要忘記,一開始剛成立的民進黨,也是從都市的年輕人們開始發跡的。

台灣大選「勝選之夜」藍綠白現場:勝利的歡呼,不甘的淚水

端傳媒在這晚派出三組記者採訪了三處現場和支持民眾,記錄三處現場不斷改變著的氣氛和打氣語言。

台灣大選結果出爐,賴清德勝選,立法院再現「朝小野大」政局|Whatsnew

本次大選投票率較四年前的74.9%下滑3.04%;賴蕭配相比2020年蔡英文連任的817萬票少200餘萬票。

台灣大選即時開票:結果出爐,民進黨打破八年魔咒,侯柯發表敗選演講

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蕭美琴以40%得票率當選新一任正副總統

選前之夜三黨「大車拚」,終局之戰號召支持者歸隊|Whatsnew

台灣的下一個四年將由誰掌舵,結果將於13日揭曉。

2024台灣大選線上觀選團:七張圖速讀今年選戰重點

端傳媒製作線上觀選指南,除了候選人經歷、政見主張,也自選大選的十個關鍵字,讓讀者速讀今年選戰重點。

從北到南「近身肉搏」,台灣選前「黃金週」造勢現場|Whatsnew

選前最後的「超級星期六」及「超級星期天」,藍綠白三陣營無不在各地趕場拚「陸戰」。

藍綠以外的台灣大選,為何「第三勢力」始終難以突圍?|音頻報導

在沒有解決統獨問題之前,台灣很難形成一個真正的「第三勢力」嗎?

柯文哲陣營「空服員應援團」涉厭女爭議,性別議題成大選顯著指標|Whatsnew

性別政治不僅已經成為台灣社會塑造自我認同的重要手段,也逐漸成為統獨議題之外,影響總統大選的顯著指標。

數說2024台灣大選之四:經濟、統一、戰爭?九二共識在選前如何被討論

在本次和上次的大選期間,「經濟」早已不是台灣網路上對九二共識的主流討論方式。

家族、金權、政治:迎戰彰化「不敗謝家」,吳音寧的立委參選之路

「第三選區江湖險惡,背後有太多糾葛不清的利益結構問題。」

走入紅藍綠白的異溫層:大選期間,台灣人在YouTube上看什麼?

而中國官宣系統,在大選前,又是如何「報導」台灣?

台灣大選:三場政見發表,一場辯論,賴侯柯三人都說了什麼?|Whatsnew

前總統陳水扁在社群網站點評:「有誰會根據電視辯論會結果來投票的?」

凍蒜!凍蒜!凍蒜! 台灣選戰下的2023

像是一場不曾落幕的派對,造勢晚會是人們在大選期間的夜間消遣,如野台看戲、如夜市吃食,提供人們一個聚會聯繫情感的去處。

數說2024台灣大選之三:選民只愛看藍白合?數據顯示並非如此

柯文哲最依靠藍白合維持社群熱度,但他所受到的關注仍有一半無關藍白合。

2024台灣大選的十個關鍵字:藍白合欲下架民進黨,認知作戰影響戰與和

這十個關鍵字,除特寫島嶼的喧囂日常,也素描了大選的鮮豔圖像。

數說2024台灣大選之一:是否再次政黨輪替?誰能影響總統選戰?

台灣自1996年總統直選以來,截至目前為止尚未有執政黨可以連續執政第三任期。

第三勢力何處去?柯文哲背後停滯的藍營與台灣新保守主義的崛起

所謂的第三勢力在傳統保守派政黨陷入僵局時更有新保守主義的面貌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