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
-
電影《孤注一擲》:渲染東南亞詐騙犯罪,中國主旋律的新拐點
主動迎合政策的「命題作文」,肩負著政府的普法任務,《孤注一擲》票房大賣36億。
-
電影《封神一:朝歌風雲》:只有父子輪替,沒有系統反思
少有華語電影將「弒父」做得這麼凶猛直白,鮮血淋灕,但一切站得住腳嗎?
-
中國電影走出低谷今夏大豐收?當恐懼變成爆款票房密碼
「世界處處危機,生活在中國,你們就偷着樂吧」,而這樣的國民情緒卻給了中國電影新的爆款題材?
-
《長安三萬里》影評:這是一部大唐群星閃耀時?
囿於理想範式,也畏懼於嚴酷現實。它受制於傳統,又在其中找到精神力量。
-
專訪導演李睿珺:《隱入塵煙》為何被下架,至今沒人告訴我原因
《隱入塵煙》是李睿珺第六部長片作品,他還想再拍20部電影。
-
導演萬瑪才旦:他讓中國電影業停止獵奇化藏地與藏人
即使用溫和的方式去呈現,當代藏人精神境遇裏那些與外部社會的堅硬差異,仍然指向難以調和的衝突。
-
《宇宙探索編輯部》影評:理想主義者和科幻迷怒了,神經病們嗨了
現實實在太荒誕,這樣一部跑到深山裏發瘋的電影出現得很是及時。
-
導演/畫家邱炯炯專訪:我們的時代缺少解風情的眼光
從《大酒樓》到《姑奶奶》再到《椒麻堂會》,邱炯炯再現了日子,填充了人生。
-
我要看電影
2022年的中國電影人:觀眾已經不去電影院了,他們還要留在這個行業嗎?
自己拍攝的電影沒辦法上映後,「我接連寫了好幾個主旋律電影的劇本⋯⋯」
-
中國國慶再成主旋律大片專賣場?一爐主旋律的「鋼」是怎樣鍊出來的
「生命之火」四個字,象徵着鋼鐵是共和國的生命。在這熱烈、火紅的畫面中,工人們高喊着無主語的口號「萬歲」⋯⋯
-
《隱入塵煙》影評:凝視窮人的苦忍,但誰說我們有窮人?
一以貫之的對底層勞動者的同情與注目,是進入李睿珺電影世界的切口,也是產生爭議與值得辨析之處。
-
影業觀察:從虎年賀歲檔回看後疫情時代的中美電影市場
疫情對電影行業的影響仍未結束,2021年的中國影市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虧損,而美國影市則淘汰了許多成熟的中型製作。
-
《愛情神話》評論:精準把握情緒,卻什麼都不敢冒犯
2021年華語電影的「口碑神話」名副其實嗎?到底是不顧底層生活,還是延續海派文化?
-
《野馬分鬃》影評:巨嬰的呻吟
電影意圖捕捉大四學生畢業前的精神狀態,空有青春片慣常的圖謀,最終呈現的卻是另一番景象。
-
《長津湖》《我和我的父輩》:戲裡戲外的「爸爸」為何這麼多?
創作者本想以家喻國,卻只能拍出一個個「缺失父親」、缺乏主體的故事……但這似乎又是必然的?
-
被撤映的3部紀錄片講了什麼?FIRST青年電影展上的溫和與恐懼
三部被撤映的紀錄片其實都很温和,社會問題觀點並不激進,但依然被撤映,這其實是一種恐懼的表現,是對真實力量的畏懼?
-
《中國醫生》也拯救不了的2021電影暑期檔
在觀眾仍有選擇權的情況下,花真金白銀去影院觀影最首要的需求是娛樂和休閒,不是受教育感受意識形態。
-
電影評論
《白蛇2:青蛇劫起》:傳奇故事的改編歷程是一部女性馴化史
白蛇傳題材沉寂數年後,於近年再次復甦。《白蛇·緣起》及以續集《白蛇2:青蛇劫起》改動了女性在傳統故事裏的反叛位置。
-
娛樂觀察:鄭爽引發「陰陽合同」爆雷,炸向何處?
「陰陽合同」是限薪令的備用方案,而演員的薪酬證明行業價值的標準早已回不去了。
-
為何中國國產奇幻片變成了票房毒藥?
從2019年春節檔《神探蒲松齡》票房墊底,到2021年影片整體萎靡,國產奇幻片再也無法制霸春節檔。
-
中國賀歲檔大噴發:誰能挑戰好萊塢?誰撞上疫情大外宣?
你所在的社會,就是最理想最恰當的歷史選擇——這樣的電影導向雖非精準策劃,但在疫情今日直接呼應大外宣敘事,引發連鎖效應。
-
解讀中國
2020 瘟疫變東風:我們不去電影院之後,中國電影竟然大局初定?
中國電影趁疫期三分天下:主旋律片全面開花,串流平台甚囂塵上,傳統電影手握重兵,我們未來的劇本便是三者的交鋒與合作?
-
文化觀察
《一秒鐘》撤檔、刪減與低調公映:專屬於中國影迷的創傷式觀影體驗
《一秒鐘》不是第一部迫於審查壓力而遭到刪改的電影,它被刪減的經歷與故事內容卻產生了不言自明的互文。
-
平遙國際影展
平遙現場:賈樟柯的突然告別並非無跡可尋
在夾縫之中,平遙影展還在努力地為電影爭取一片自留的淨土,甚至讓本屆影展發生了很多令人迷惑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