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古巴革命後,離散在美國的古巴人,成為「新美國人」了嗎?廣場

【書摘】古巴革命後,離散在美國的古巴人,成為「新美國人」了嗎?

為什麼那些離開的人似乎沒有受到風暴的困擾?留下來的人什麼時候才能看到海岸?

鄧建華:在「正常化」時期閱讀哈維爾

樂觀與悲觀,都可以與結果無關。

史書《烏克蘭》:英語也寫,烏克蘭也寫,歷史學家浦洛基的書有什麼特別?

跟長久以來被俄羅斯/蘇聯所宰制的帝國敘事「直球對決」 。

「厭共」時代,非本質化地理解中共,可以是一項政治行動

中共百年是紛雜、多義和充滿張力的,而習近平代表的只是中共的一個面向。

書摘:從全球史角度,如何理解毛主義?

這個故事的結局就像開端一樣。

苦澀的愛情社會學:我們是自由的,可為何還是「愛無能」?

當我們不去認清這些傷痛的制度性來源,然後只在(不是說完全沒有)自身上尋找原因本質上是徒勞無功的。

引言丨敞墳之地:書寫美墨邊境無證移民的一本民族誌

這些人今天就在這片沙漠上生存,在這片沙漠上死去。

讀書|香港跨商、美國紅利和全球化,如何形塑今日的中美格局

從一批有美國聯繫的華商故事出發,我們對香港、中美關係乃至全球化的歷史將有全新的理解。

我們怎樣親手埋葬民主 ——評美國學者韋蘭新作,《Assault on Democracy》

這意味着,在我們每個人的未來生活中,政治都將成為愈發重要的一部分。

【書摘】台灣,南客北客大不同

客家文化內部的去異求同,勢必也會產生主流者越主流、弱勢者越弱勢的結局。

【書序】吳介民:《香港風暴》,記錄一座抗爭城邦的誕生

一波又一波的抵抗行動,堆疊成一座抗爭城邦的史詩,《2019香港風暴》這本合輯為這段歷史留下紀錄。

【書摘】香港人的價值觀分歧,是當下社會撕裂的原因?

回歸後,市民對社會事件的爭議,除了利益分配不均之外,還因他們對事件持不同看法,觀點上的差異也反映了他們沒有共同認同的價值觀念。

【書摘】魏昂德:脫軌的革命,毛主義的局限

毛澤東的判斷從根本上來說是錯誤的:問題不在於資本主義的復辟,而是官僚階級的頑固。

【書摘】王宏仁:越南台商如何利用「結構破洞」抵抗資本控制

多元競爭的社會結構力量,有時候會產生互相矛盾的情況,而只有在此互相矛盾的時刻,才會創造出一個讓弱勢者可以利用的空間,也就是我稱呼的「結構破洞」,來表現其能動性。

【書摘】活著的人不再被當作人時,不值得愛嗎

她到底以為可以騎著那台腳踏車去哪裡?生命療養院就是她的終點了。卡塔莉娜就跟此地的許多其他人一樣,都被留在這裡等死。

【書摘】左翼民粹,如何幫助時局恢復民主人權理想?

我唯一期望的是,我對西歐時局的反思可以為其他地方的民粹討論帶來一點啟發。

傅高義:政暖經熱,面向新時代的中日關係怎麼走?

這個新時代的實質是什麼?兩國在新時代該如何合作,才能既造福彼此,又能有利於其他國家?

《夢伴此城》:梅艷芳的廣東歌與香港文化,總是登對、何日再追

在融入中國之前,香港似乎更努力地作出文化上的自我書寫,一種對於自身獨特性的探索。

【書摘】徐賁:「即使是被打敗,也要充滿勇氣」——《奧威爾難題》中譯本序

無論我們今天的境遇與《一九八四》中的如何相似,我們仍然處於小說描繪的災難之前,仍然擁有抵抗它的自由意志和機會,我們不能喪失這樣的自由意志,也不能放棄這樣的抵抗機會。

【書摘】〔同住共居〕台北玖樓共生公寓

我與幾位夥伴共同創立了一個叫做「玖樓」的組織,我們稱它為共生公寓,目的是想在租屋環境不友善的台北提供一個適合青年生活的空間。

革命埋葬的,與埋葬革命的:讀何偉新書《埃及革命考古》

在何偉看來,多中心和無方向的自組織,成為了埃及革命的阿喀琉斯之踵。

維舟:對醉心「偉大」的掌權者而言,權力才是最大的毒品

因為不斷走極端的激進化,缺乏制衡的權力追求本身帶有自毀性的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