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森:從佔中九子案判詞,再思考「公民抗命」還有甚麼可能性?評論

李宇森:從佔中九子案判詞,再思考「公民抗命」還有甚麼可能性?

行動往往是極沉重的,帶有無可挽回的政治影響,同時它又是無盡希望之所在。

李宇森:文藝政治本為兩生花——從文化史思索文藝的公共性

文藝政治本為兩生花,同樣講求價值和創造,且立足在公共性之上。

李宇森:香港法治的最大迷思──少談自治高舉法治,可能嗎?

中聯辦法律部部長王振民公開表示「凡是《基本法》沒有規定的問題,(國家)憲法的有關規定自動適用於香港」,激起政壇和法律界一些反響。到底法治能否,甚至應否脫離自治的討論?

廿年未衰的中國學界施密特熱潮,從何而來?劍指何方?

施密特的所有重要著作,均已在2005年年底譯成中文。這股施密特熱為何會出現呢?當前中國學界為何會如此關心一個生於19世紀末的德國法學家呢?

教堂門釘《九十五條》的人?500年後,當代如何重新認識馬丁路德

到底馬丁路德有沒有把《九十五條論綱》釘在諸聖堂門上?Peter Marshall告訴我們,從種種證據和跡象顯示,這件事真實發生過的機會極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