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猶太活動家:因為支持巴勒斯坦抗爭,我被起訴「反猶」以色列-哈馬斯戰爭

訪談猶太活動家:因為支持巴勒斯坦抗爭,我被起訴「反猶」

比起「共存」,他指出,人們需要的是「共同鬥爭」。

1999:大使館的血、北京的遊行,與世紀之交的中國知識分子

當中國大使館被北約轟炸,如同一記耳光,對美國的憤怒,與被美國背叛的屈辱感一起湧現。世紀之交進入知識界的一代人,國際政治深深地嵌入他們的精神史。

記憶廢墟上鋪設的普京之路(三):後革命政治劇場,意識形態的角色扮演

面對歷史上的曲折反覆、鬥爭、衝突、死亡,普京以強人姿態將四分五裂的俄國歷史「打通」、縫合。在這背後最大的公約數,其實是「拒絕激進」……

十月革命百年現場:我見到支離破碎的俄國左翼走上莫斯科街頭

有俄國人如此形容這場集會:一場由俄共發起的,革命主題的cosplay。

記憶廢墟上鋪設的普京之路(二):列寧去死,史太林萬歲

普京為史太林悄悄的恢復名譽已經成為心照不宣的事情,秩序、穩定與強權,是普京政權與史太林政權的內在聯繫,在公眾的意識中,普京是史太林正面遺產的繼承者,更令人欣慰的是,這是一個沒有冷戰、鎮壓和清洗的政權。

記憶廢墟上鋪設的普京之路(一):葉利欽時代,最糟糕的自由

對大多數經歷過1990年代的俄羅斯人來說,「民主」與「自由」意味着貧窮。這讓他們並不抗拒普京長達18年的威權統治。

影像中的光州與赤色的1980年代:南韓社運的記憶和遺忘

訴求民主化、反資本反美並舉的南韓社運,在今天被民主化一詞全部覆蓋了。從光州到六四,1980年代東亞的複雜圖景,僅僅成為了「歷史終結」的簡化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