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因素」失效,「疑美論」四起,台灣大選後中美台的下一步2024台灣大選

「中國因素」失效,「疑美論」四起,台灣大選後中美台的下一步

大選期間,台灣對中國的不信任感上升,但這並不意味著台灣人會更加親近美國。

輿論觀察:「中國因素」重要性降低,外媒認為台灣在選甚麼?

和之前的大選相比,這次大選「不算是一場對中政策的公投」。

王宏恩:總統票流失259萬,民進黨如何從2020退步到2024?

不要忘記,一開始剛成立的民進黨,也是從都市的年輕人們開始發跡的。

沈有忠:如何解讀台灣大選結果,賴清德新四年有哪些挑戰?

新政府雖然陷入朝小野大的結構,但不是完全無解的僵局。

台灣大選「勝選之夜」藍綠白現場:勝利的歡呼,不甘的淚水

端傳媒在這晚派出三組記者採訪了三處現場和支持民眾,記錄三處現場不斷改變著的氣氛和打氣語言。

台灣大選結果出爐,賴清德勝選,立法院再現「朝小野大」政局|Whatsnew

本次大選投票率較四年前的74.9%下滑3.04%;賴蕭配相比2020年蔡英文連任的817萬票少200餘萬票。

台灣大選即時開票:結果出爐,民進黨打破八年魔咒,侯柯發表敗選演講

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蕭美琴以40%得票率當選新一任正副總統

選前之夜三黨「大車拚」,終局之戰號召支持者歸隊|Whatsnew

台灣的下一個四年將由誰掌舵,結果將於13日揭曉。

2024台灣大選線上觀選團:七張圖速讀今年選戰重點

端傳媒製作線上觀選指南,除了候選人經歷、政見主張,也自選大選的十個關鍵字,讓讀者速讀今年選戰重點。

從北到南「近身肉搏」,台灣選前「黃金週」造勢現場|Whatsnew

選前最後的「超級星期六」及「超級星期天」,藍綠白三陣營無不在各地趕場拚「陸戰」。

賴清德「違建」爭議背後,礦工願大眾記得煤礦的輝煌和礦工的辛勞|Whatsnew

苗延威希望中央政府能趁著賴清德老家產生爭議、吸引大眾更關注煤礦議題之時,統整規劃一個全面的礦工博物館。

台灣大選:三場政見發表,一場辯論,賴侯柯三人都說了什麼?|Whatsnew

前總統陳水扁在社群網站點評:「有誰會根據電視辯論會結果來投票的?」

凍蒜!凍蒜!凍蒜! 台灣選戰下的2023

像是一場不曾落幕的派對,造勢晚會是人們在大選期間的夜間消遣,如野台看戲、如夜市吃食,提供人們一個聚會聯繫情感的去處。

數說2024台灣大選之三:選民只愛看藍白合?數據顯示並非如此

柯文哲最依靠藍白合維持社群熱度,但他所受到的關注仍有一半無關藍白合。

2024台灣大選的十個關鍵字:藍白合欲下架民進黨,認知作戰影響戰與和

這十個關鍵字,除特寫島嶼的喧囂日常,也素描了大選的鮮豔圖像。

數說2024台灣大選之一:是否再次政黨輪替?誰能影響總統選戰?

台灣自1996年總統直選以來,截至目前為止尚未有執政黨可以連續執政第三任期。

葉耀元:一開始就註定破局,台灣大選不可能的「藍白合」

從支持者的分布來看,民眾黨跟國民黨本身所擁有的基本盤,幾乎完全不一樣。

邱師儀:少數總統、跨黨派政府?2024大選後台灣憲政的運作推測

從扁、馬、蔡更換閣揆的經驗來看,少數政府時期的確會讓閣揆推動政務更不順。

「戰貓」蕭美琴任副手,民進黨正副總統候選人出爐|Whatsnew

有著深耕地方的基礎,又有出眾的外交長才,是賴清德屬意蕭美琴為副手的原因。

沈有忠:郭台銘參選總統促在野整合,反而凸顯藍白結構困境

對於郭柯侯三人而言,後續選戰的策略要如何調整,保持整合的彈性?

民進黨總統初選規則出爐,蔡、賴之爭近日將有解

民進黨的總統初選規則在今(29)日底定,未來無論是蔡英文或賴清德出線,任務都是帶領民進黨走出2018年的敗選陰霾、力拼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