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打工手記:上海是個大商場,我是時薪22塊的兼職店員風物

書店打工手記:上海是個大商場,我是時薪22塊的兼職店員

大陸書業一手觀察,講究視覺美的新書店愈開愈多,但實體書店因此得到救贖了嗎?

書本也移民:藏身北倫敦的香港圖書館,郵寄借書的信任遊戲

當在英國面對華文藏書不足的問題,一個很自然反應是:「為什麼不自己做?」

留在香港的人:新聞記者們失業了,開了一家小書店⋯⋯

有從前蘋果日報的記者,立場新聞的記者⋯⋯這家書店裡,同業圍爐,「你不會在別的地方,看見傳媒人這樣吹水⋯⋯」

香港獨立書店地圖:8間好去處與他們的鎮店之寶

在今天的香港,這些有心有情誼的小書店,不僅在鬧市人煙中等著你,也在小島上、菜田間、街市的一隅⋯⋯

敦南誠品:逝去故事的六面體,與一個問題

當書市衰落,閱讀行為習慣改變,人們不需去書店就能取得想要的書,獨立書店難道還要與誠品比較嗎?

小書店解題:日本疫期緊急事態宣言下的次文化生存

「這種時候,我們更需要確保個人的時間,冷靜下來,透過書本得到的價值觀、見解、知識,正好助我們明確自己在這時代裡的位置。」

中資書店淪為政治稻草人:經濟抗爭,你要珍惜的是什麼?

遠離對人最基本的關懷,把對極權的不忿發洩在錯的對象上,這是在可知的未來裡不斷操作的精神麻醉。

重磅調查:銅鑼灣書店一年後,禁書讀者、作者與岀版商之死

香港「禁書」出版業當下面臨滅頂:作者不敢寫,出版社不敢接,印刷廠不敢印,書店不敢賣,房東不敢租房給書店,貨車司機不敢送,大陸旅客不敢買——甚至網購也會被抓。

查映嵐:回應守門人──書店就是表態的場所

「書店難道是市民表態的場所嗎?」作者如此反問倒是一矢中的,沒錯,書店就是市民表態的場所,而且不僅是政治表態。

巴黎,那些莎士比亞書店的Kitty

似乎是同一個故事在香港、台北、巴黎的不同版本,情意相似,而空間、文化相異⋯⋯貓兒的世界如此,人的世界亦如是。

香港英文書店消失幾多:國際都市在褪色?

一家家英文書店在倒閉,什麼人離開,什麼人留下,什麼人堅守⋯⋯香港的轉變這樣發生?

香港外文書店指南:與世界各地的書來一場港式邂逅

書店,就是一個城巿的靈魂與氣質,而這些書店,告訴你香港是屬於不同的世界⋯⋯

為什麼這些美麗的書店都在桃園?獨立書店漫遊指南

毗鄰台北都會的桃園並不大,曾被說是「文化沙漠」,但兩三年來,在出版業歷經波折、閱讀人口傾向下降的情勢下,小小的桃園卻出現越來越多美麗的獨立書店⋯⋯

一家書店的葬禮,和它告別的時代

在官方的間接干預下,在上海屹立20年、成為一代人精神地標的獨立書店季風書園關閉。1月31日,端傳媒在書店現場,記錄下它生命中最後的12小時,和來這裏表明立場的人們。

周保松:香港獨立書店之路──序言書室十年誌

十年前某天午後,李達寧和李文漢兩位哲學系畢業的年輕人,約我在中大范克廉樓咖啡閣見面。他們計劃開一家新書店……

獨立書店靠信念能贏嗎?他們在西班牙這樣做

傳統書店失勢?就在去年,獨立書店風吹遍西班牙,它們用心經營,在書業蕭條的冬天過後,呈現出更強大的生命力。

台灣書店的下一個十年?小小書房告訴你的「開店指難」

否則小書店要是再倒下去,他們以後就只能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了⋯⋯

林韋地:圖書統一定價成就了誰?有何風險?

圖書統一定價充滿爭議。但至少獨立出版社和獨立書店,應達成宣言和協議,讓消費者明白,為何書不應該打折。

張鐵志:用獨立書店進行一場寧靜革命

愈是在一個被code決定的世界中,人們愈渴望更真實的互動,書店讓人與書的物理質感可以相遇,讓人與人的笑容可以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