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調整婦聯地位,提出「防範婦女領域風險」|Whatsnew大陸

習近平調整婦聯地位,提出「防範婦女領域風險」|Whatsnew

儘管婦聯主席罕有地由國務委員兼任,但如今中國最高級女性官員的實權遠不如2000年代初期。

韓國「芭比沉沒」的背後:當女權從社運走上政治舞台,能否經受住選票的考驗?

韓國女權運動某種意義上終結了民主黨政權,這對於女權在政治上困難重重的中國、日本女性來說,確實是用權利戰勝權力的莫大鼓舞。

她們剃了寸頭:「我有不美的自由」

脫美役的重點在於脱「役」。

地鐵偷拍「疑雲」背後的兩種憤怒:女性憤怒的失效,與男性憤怒的累積爆發?

這當然不是說女性有義務回應和安撫男性的被剝奪感,但女性需要感知女權運動的處境和面臨挑戰的細微變化。

「中國民間社會還沒死」,他們把「鐵鍊女」等性別議題帶進聯合國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us,但我們也在watching Big Brother。」

對男性,是團結還是放棄:五年後,中國#Metoo新一頁帶來的策略難題

這種悄然發生的策略變化,是一個頑固的性別權力結構下的女權運動所要遭遇的必然。

反思「戴錦華熱」:中國特色限定版女權主義

「戴錦華」淪為自己曾激烈反對和批評的對象,這是一個屠龍少年終成龍的故事。

愛慾錄:覺醒的性與沉睡的愛,一位略有困惑的女權主義者的約炮史

曲奇把這件事講給女權主義者甲,甲說,約炮不是都這樣嗎,很正常呀。再講給女權主義者乙,乙說,真是個合格炮友。

悼Dorothy Smith:在男社會學家的世界編織女性話語,挑戰所有的「理所當然」

她的志業始終是從女性和日常的立場出發,建立一個不一樣的「民有,民享」的社會學。

唐山事件後,她們的恐懼與憤怒

「很多時候女性面對的情況不像唐山這麼直白,可能是領導要你出去喝酒應酬,可能是被男領導介紹說『這是我們公司的美女們』。」

性別暴力的中國式治理難題:父權制催生的「黑惡勢力」,無法被父權本身所清除

唐山打人事件在輿論中已部分轉移爲對「黑惡勢力與其保護傘」的關注,但對性別正義的訴求,是無法靠行政式「清洗」實現的。

作爲「國家意志」的兩種厭女觀:「極端女權」大戰共青團中央揭示了什麼問題?

行之有效的年輕化宣傳策略,正讓國家意志更靠近中國年輕男性的觀念水位——一個「爹」正在不可避免地變爲仇恨女性的incel。

韓國總統選舉中的性別議題:女權主義認同將決定本次大選結果?

政府針對性別平等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被不少自嘲生活在「地獄朝鮮」的韓國男性解讀為逆向性別歧視。

性別、科普、飯圈、財經⋯⋯2021年被消失的中國網絡帳號

據端傳媒不完全統計,數次行動累積消除各平台帳號超過40萬個,清除內容超過350萬條。

端開麥:化妝?/不化妝?這可以作為女性的一種反抗嗎?

不化妝是一件容易做到,且應該做到的事情嗎?化妝給了我們束縛還是給了我們保護色?

專訪色情片創作者寶麗塔·巴佩爾:指責色情是一種簡單粗暴的觀點

寶麗塔擔任演員、導演、製片、選角導演和策展人,期望女權主義能夠在色情片搶回性愛陣地。

被污名化的激進女權?——關於豆瓣激進女權的五個誤解

簡而言之就是通過避開戀愛、婚姻等父權制框架下的異性關係,以避免遭受對女性的剝削,同時形成單女互助以補償親密關係的缺失。

肖美麗事件:「港獨」圍獵與「性別恐怖主義」

「這是男權分子對敢於站出來指認公共空間中男性日常暴力的女性的公然報復,是嫁接父權國家意識形態的集體仇恨。」

屈從與失語:為什麼女權主義者會反對色情作品?

色情作品引發的矛盾不只是自由與平等之間的矛盾,而是自由這一原則內部的矛盾——男人的言論自由扼殺了女人的言論自由。

孫金昱:女權主義如何面對社會底層的性別歧視?

只針對個體做嚴厲批判,將底層視為敵人和病症,女權的主張將會不可避免地走向自我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