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
埃文·格什科維奇——熱愛俄羅斯,卻在俄被拘的《華爾街日報》記者
他的父母逃離蘇聯,定居美國後生了他,而他懷著一腔熱忱回到俄羅斯,並把莫斯科當作自己的第二個家。
-
胚胎的政治:墮胎議題是如何分裂美國的?
墮胎權牽涉的問題,比「胚胎是否有生命」要廣泛得多,包括了甚麼是家庭﹑母職﹑女人--以及,誰才是真正的「美國人」。
-
羅案推翻之後:在自由派的泡泡裡,思考失去墮胎權後的世界
「我小學的時候,都不敢相信到了我三十多歲的時候,世界第一的國家會不讓墮胎。」
-
異鄉人:外人眼裡,我們不屬於這個時代;親人眼裡,我們只是家中的訪客
她到長大了才知道,東德在她出生以前就不存在了。但書本裏還在說,德國有兩個,一邊親蘇,一邊親美。
-
尊重誰的生命?拿掉誰的選擇?限制誰的自由?三位美國女性的墮胎經歷
「要他當孩子的父親當然不可能,而要我當母親,對孩子也絕對不公平。第二天早上,我打了個電話,預約終止懷孕。 」
-
奧斯卡2022
《千萬別抬頭》:帶著政治諷刺的致命傷,為氣候危機吶喊
這是一齣大膽卻失焦的政治諷刺,也引來了今年奧斯卡提名作品中最兩極化的口碑。
-
四問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西方國家制裁俄羅斯有用嗎?北約、聯合國有甚麼行動?
俄羅斯發動戰爭,全球注視西方國家會否對俄羅斯採取更強硬態度,或甚出兵支援烏克蘭。大家都在問︰這些國家做了些甚麼?
-
經年的鉅額國際援助,為何加速了阿富汗的崩盤?
在這個「失敗國家」中,遍佈深陷食租陷阱的救援以及被政治引導的人道。
-
端 x 華爾街日報
拜登的五大科技優先事項
《華爾街日報》科技專欄作家歸納了新一屆政府及其顧問已表示將優先考慮的五大科技問題,它們可能會對幾乎所有美國人產生影響。
-
美國毒品「合法化」的背後,半個世紀「毒品戰爭」的失敗史?
因毒品犯罪而服刑的人數增長與時長增加並未造成吸毒率下降,這意味着毒品戰爭針對吸毒人員嚴厲的量刑機制沒有減少毒品的需求。
-
文化觀察
《艾蜜莉在巴黎》:這是浪漫之都,還是主題樂園?
無論是童話般的表徵方式,還是對「美好時代」的懷舊,真實的當代巴黎在美國流行文化中被全然遮蔽了。
-
評論
「和平隊」的歷史與冷戰時期美國的公共外交計劃
按照甘迺迪的構想,和平隊的主要使命就是以志願者的方式,爭取民心,向其他國家傳播美國文化及價值觀念。
-
疫情下的糧食危機
美國農民為何在疫情中丟棄蔬菜、傾倒牛奶?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將美國農業產銷與食物體系的脆弱暴露在世人眼前。
-
評論
張育軒:石油市場跳水,美俄沙三國博弈的失算與必然
導致油價跳水的價格戰,表面看是沙俄美三國的角力,但這只是全球石油市場問題的冰山一角。
-
端 x 華爾街日報
華爾街日報:美國股市暴跌超7%,道指現2008年來最大跌幅
美國股市周一開盤時大跌,23年來首次觸發熔斷機制,交易中斷了15分鐘。道指創下2008年以來最大跌幅,一度距離熊市僅65點。
-
評論
王浩嵐:總統彈劾案,或只是「特朗普中心」的註腳
不過,這場政治風暴所帶來的影響和衝擊,可能並像各方想像的那麼簡單;而參院的審判過程,雖然結果已經註定,也未必會如白宮所預料的軌跡那樣發展。
-
端 x 華爾街日報
七年期車貸陷阱:美國中產階級負擔不起買下的車
首付低、月供低,但期限長的融資選項促使消費者購買了價格更高的車。與此同時,車貸被打包成債券,受到華爾街投資者的青睞。近些年,不少人連車都換了,車貸還沒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