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算是台灣人?新住民和新二代的身份認同與政治參與之路2024台灣大選

怎樣才算是台灣人?新住民和新二代的身份認同與政治參與之路

台灣新住民及其子女已快破百萬人,但新住民議題仍未得到主流關注。

台語音樂人對談:你們在乎語言的消失嗎?

不同世代怎樣開始台語創作之路?柯智豪、林奕碩、吉尼大對談

異鄉人:告別對「鄉」的執念,與現實交手

我自知不能像他一樣痛快地文科生轉碼,慢慢接近一種平靜的生活。在混亂之中我能聽見內心的低語:人吶,有沒有不依賴國境的自由?

專訪林慕蓮︰書寫這座不能磨滅之城,但香港卻是一個她回不去的家

一個在殖民地成長的混血兒,在離散潮中反思過去的特權和關於香港人身份、未解的問題。

我城的鬼魂:論《花果飄零》與本屆金馬獎的香港電影

當今香港的電影,正在戲院中不斷流動與拼湊,成為濃厚的集體記憶。

【聲音劇場】統或獨?戰或走?台灣人心中的一百個祕密

這是一場直球對決的真心話大冒險,八成的參與者都選擇先隱去姓名才願意回答。

端開麥:夾縫中的自由主義港漂,他們的標籤與焦慮

一個曾經極有代表性的群體近年來遭受的衝擊,面對雙重邊緣化,及他們的政治參與

端問答:討厭中國不自由與不民主的大陸居民,你的生活如何自洽?

「這個微信群炸了8次,我還在。會讓我覺得『啊,原來世界還有這樣一群人啊,真好啊』,這也算是我能找到的微薄的身份認同吧。」

葉蔭聰:香港身份新認同——當「香港認同」變成權力意志

身份認同不是用來解釋各種現象,相反,它要「被解釋的」。

《浮城絮語》:2020年,RTHK 劇集再遇香港人的身份認同

六位年輕創作者要在港台劇集的既定印象下寫出如今香港人的自我認知,此時此地此模樣。

周兆倫、傅景華:香港人如何建立自己的身份認同?

坊間經常談及香港人身份認同的危機,但反過來說,一個社會群體共同對危機的處理,也是身份認同建立的過程。

用15年說集中營故事,捷克導遊:「我懂苦難」

「我剛好生為猶太人,所以講猶太人的苦難⋯⋯若我生於香港或北京,說的大概會是六四屠殺的故事。」

李肇祐:在香港,認同「中華民族」的人,心裏是怎樣的「中華」?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能把促成本土身分認同的解釋直接倒轉過來。

獨立廿八年、兩度革命,烏克蘭還在問:我是誰?

何為烏克蘭人?在剛剛結束的烏克蘭大選中,這個問題是核心議題。在親歐或親俄以外,這個東歐「邊境之國」對自己身份的想像,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