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新規生效,歐洲網民將可禁用社交平台算法推送|Whatsnew科技

歐盟新規生效,歐洲網民將可禁用社交平台算法推送|Whatsnew

歐盟利用龐大的單一市場推行互聯網管理的「歐洲標準」,這次也能有效監管互聯網巨頭嗎?

「大翻譯運動」能否對抗大外宣:持不同政見者的一場去中心化網絡行動

這場運動在於消除語言壁壘,向世界曝光真實存在於簡體中文互聯網環境當中的「反人類、鼓吹戰爭、罔顧生命與基本人權」的言論。

兩岸、新疆、六四⋯⋯被牆前,Clubhouse中文房間在聊哪些公共議題?

短短幾天內,湧入這個新興純聲音聊天平台的兩岸三地用戶,通宵達旦地討論起了「敏感話題」。

以「網絡安全」為名:中國網信辦是如何變成一頭巨獸的?

「網信以前是內容審查部門,現在能統籌全局,體現出治理的意識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國政府對網絡和網絡安全的認識發生了轉變。」

躺平:城市新貧困階級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如果說摸魚是隱秘的怠工,那麼躺平就是一種最低限度的罷工。

當飯圈與意識形態「合謀」:出軌藝人能飾演毛澤東嗎?

粉絲眼中,「正能量」類似於一個存錢罐,偶像們參與的意識形態工作就像一枚枚硬幣,萬一出現負面輿情就可以倒出來為他「贖命」。

黎班:言論自由與巨頭壟斷,美國立法監管能否挑戰網絡科技公司?

種種跡象都顯示,增強對大科技公司的管制是少見的美國兩黨共識,但問題是,應對網絡巨頭的反壟斷法律工具有哪些?

《魔物獵人》電影風波:相比「辱華」,互聯網巨頭還有更大麻煩?

民族主義情緒暴漲並不稀奇,但除此之外,另一個聲音正在網絡輿論上逐漸崛起。

2020年,網絡流行語裏的中國

一邊是女性意識甦醒,一邊是內卷帶來的焦慮;虛榮裝點凡爾賽,悲憤堆砌了哭牆。

專訪歷史學家Belew:從越戰到特朗普時代,美國白人極右翼六十年

「大多數關於極右翼的新聞都是獨狼故事,或者描述為幾個壞人為非作歹。沒有人把它當作一個連貫的故事來書寫。」

自嘲反諷還是加油鼓勁?——流行網絡的熱詞「打工人」到底有何源起?

平台數據分析工具顯示,「打工人語錄」在10月中下旬突然在社交網絡刷屏,但它的起源則要追溯到一個名叫「抽象帶籃子」的網紅。

正在走向保守的互聯網

社交媒體可以倒向民眾,也可以倒向國家。互聯網在全球範圍內的保守化,已經給技術樂觀主義潑了足夠多的冷水。

從反抖音到反中國APP,瘟疫時代的印度反華潮走向何處?

TikTok和其他中國科技公司在印度的「黃金時代」,是否在走向盡頭?

當印度網紅和TikTok一起,撞上印度互聯網的牆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中國短視頻在印度的被封殺之路。

「稻學」與排外:為何「打倒走資派」的語言,在中國互聯網浮現?

一整套批評鄧小平的新話語體系隨疫情在網上出現。傳播與封殺之間,體現出意識形態的什麼微妙變化?

中國大城市新貧困階級:「小鎮做題家」的選擇題

「入關學」是在幻想的層面搞對外侵略,「摸魚學」則是在實踐的層面對內搞「分布式罷工」。但它們有一個共性:都回避了推動當下中國的政治格局進行某種程度的改變這一問題。

馮嘉誠:「戰力驚人」的網民背後,是艱難而荒誕的泰國政治日常

八年的「不正常」狀態與議會路徑的失敗,佔據了年青世代人生的一半。很多人眼裏的政治失衡,才是他們政治認識的常態。

疫情蔓延時的雙重體驗:魔幻現實的春晚,與體制的拖延症

中國春節聯歡晚會曾經也在受災時舉辦過,但今年新型肺炎病毒肆虐下,慶祝與輿情形成了令人震撼的反差。

PTT的黃昏:台灣最大網路公共論壇,與網軍展開存亡之戰

台灣知名網路公共論壇PTT,自2018年九月暫停開放註冊新帳號,至今整整一年。曾如香港「連登」一般自由開放,能號召社運參與、促進公共討論、開放使用者天南地北閒聊各種話題的公共論壇,出了什麼事?它會就此走上消亡之路嗎?

在海外,抖音與微信為何成為「中國威脅論」的延伸?

面對中國政府的影響與審查的顧慮,原本在境內也是政治審查受害者的科技公司,在境外運營時又瞬間變成了中國政府目前推行的言論審查制度的幫兇。

舉報、燒書、改章程⋯⋯「自由而無用」的靈魂,在中國遭遇了什麼?

或者,被期待的那種個體是——有用,能在996中擼起袖子加油幹的有用;但不需要自由,最好別有靈魂。

豆瓣的「無為而治」,最終也經不起時代的風浪

豆瓣沒變,只是水淹過後,它看起來不一樣了。

下載量破億的「學習強國」,到底是個什麼App(內附漫畫+視頻)?

它被稱為「習近平紅寶書」,主要內容是習近平的思想和言行,中國大陸的黨員被要求下載、使用,並參與積分競賽。

「學習強國」走紅後,黨在「同溫層」裏培育下一代?

製造擁躉,甚至營造一種能且只能系統生產擁躉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