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躺了一趟人工智能自殺膠囊:科技可以讓我們終得好死嗎?尋找一塊墓地

我躺了一趟人工智能自殺膠囊:科技可以讓我們終得好死嗎?

不需醫生,AI批核;無味無痛,一命嗚呼。

關於愛和死亡,《渺小一生》教我的事|尋找一塊墓地

愛存在唯一的意義,就是即使它可能遠遠沒那麼強大,我們仍然可以去選擇它,僅此而已,別無其他。

在他們選擇離開之後|尋找一塊墓地

「作為一個創作者,我應該選擇用什麼立場,解讀自殺的創作者所留下的作品?」

一場葬禮,一個秘密,一場意料之外的和解|尋找一塊墓地

我驚訝於死亡和愛的力量——它讓所有人的隔閡、多年的誤會﹑甚至恨,在一瞬間變得完全不再重要。

被鎖住的房間:校園鬼故事,與我們集體想像的死亡|尋找一塊墓地

總是有人枉死,總是有些死亡被隱瞞,總是有些空間,叫天不應,叫地不靈。

想像中的城市|尋找一塊墓地

因為有外公,我覺得自己和歴史的另一種可能如此接近。但如果他根本不是我想像的樣子……

【尋找一塊墓地】父親的秘密

那晚父親哭了很久。我想他是不是也想要一個答案,或是一種遲來但總算來的補償,甚至,愛?

【尋找一塊墓地】我為屬於故鄉的自己豎了一塊墓碑

一張「死亡通知」,牽連起了我對自己離散身份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接納。

【尋找一塊墓地】記憶為他們挖的墳:關於暴力﹑痛苦﹑以及創傷

他們喝酒,抽菸,把痛苦埋在不見天日的地方。但那些記憶悄悄給他們挖好了墳墓。

小說:那一年,我18歲,過得很幸福

我是被批量產出的絕望者的一份子,一個死人。

暗黑旅行團:帶你去一次死亡深度遊

怕死的我們,卻被他人的痛苦深深吸引。

《命若星塵》:Erik Olin Wright --愛﹑社會學,與苦難中的真實烏托邦

我們看到他在病痛的磨難,與人生落幕之際的勇氣;也看到沒來由的淚水、夢魘、偶發的脆弱、與自我安慰。

關於死亡(和生命),你我想問而沒有開口問的事

也許尋找自己的墓地--其實就是直面生命本身。直面它的輕省,也直面它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