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
-
南·戈丁《所有的美麗與血淚》:資助美術館的藥廠家族看見受害者的痛苦嗎?
記憶與照片是不同的,就像親身感受的痛苦跟目睹痛苦不一樣,後者讓我們覺得刺激,前者則無法忍受。
-
【2023奧斯卡】總評:《媽的多重宇宙》憑什麼橫掃奧斯卡?
奧斯卡挽回顏面,辦了一場中規中矩的頒獎典禮。是什麼讓「多重宇宙」勝利?
-
2023奧斯卡
第九十五屆奧斯卡金像獎揭曉:奇異女俠橫掃奧斯卡,多位得獎者創造歷史
楊紫瓊關繼威大熱獲獎,The Daniels擊敗史匹堡獲得最佳導演
-
對號入座
陳志華點評奧斯卡:《焦點追擊》奪最佳電影是爆冷嗎?
每一年的奧斯卡其實只代表了當時美國影藝學院會員的主流傾向,要時刻記住被公認為影史經典的《大國民》(Citizen Kane)沒得過最佳電影。
-
奧斯卡2019
賈選凝:奧斯卡小年,如何「內」「外」有別?
對奧斯卡來說,最佳影片畢竟要關切美國內部問題;而來自外部世界的普世思考,雖然也很政治正確,只能作為平衡的另一方⋯⋯
-
【2023奥斯卡賭局】最佳影片:多重宇宙對女妖?政治正確仍會唱響本屆奧斯卡?
奧斯卡這個獎,除了近年以政治正確帶領主旋律,其實還是一直偏愛具有「阿甘」精神的電影?
-
【2023奧斯卡】頒獎季消失的女性導演作品
只看提名名單就看全去年的精彩電影了嗎?這一份片單匯集六部各有特點的女性創作者作品,千萬別錯過。
-
【2023奧斯卡賭局】最佳男女演員:楊紫瓊可以創造歷史嗎?
奧斯卡95年歷史上第一次有亞裔演員入圍最佳女主角獎,倡導多元的學院是否會成人之美?
-
S2 舊現象、新日常,EP03
端開麥:第94屆奧斯卡頒獎之前,我們談談這一年電影帶來的收穫
2021年的電影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哪些故事和人物陪伴你渡過起起伏伏的疫情?
-
2022奧斯卡入圍名單看新趨勢:「美國的奧斯卡」變成「世界的奧斯卡」?
以為奧斯卡就是美國人的獎,僅只代表「老白男」的品味,今年的入圍名單來看,這樣的觀念其實已然過時⋯⋯
-
第79屆金球獎冷場揭曉:一個獎項社會性死亡後,會成為反指標嗎?
金球獎遭受指責後奮力改革自己,但為何仍然被好萊塢全面杯葛?今年的奧斯卡會與它更明確的「切割」嗎?
-
2021奧斯卡臨別一瞥:除了政治正確和美學高度,還可以怎樣表彰一部電影?
奧斯卡獎常常不是頒給最好的,而是綜合知名度觀眾緣、媒體聲量、當下代表性、回應社會的角度及議題敏感性、美學成就的結果。
-
2021奧斯卡快評:是身處絕境,還是可以療癒大家?
《游牧人生》是不是真的能成為永世流傳的經典,實在難說,但被疫情考驗的時代,世人需要這樣的療癒。
-
被批辱華之後:5個關鍵詞細讀趙婷與《Nomadland》
弗恩是被那個萬惡的資本主義機器甩出來的邊緣人嗎?是被那個永不饜足的城市碾碎的低端人口嗎?
-
奧斯卡提名《飛奔去月球》:美式中國大外宣卻不被中國觀眾買單?
磁浮列車,登月,透過劇情展現國力,向來是中共主旋律電影的必要情節。但今次的中西合併,中國觀眾卻基本上不買單⋯⋯
-
奧斯卡2021
《花漾女子》:她面對的深淵三十年不變
竟然有人豆瓣留言說:「這個女導演兼編劇是睡了多少人讓這個片子先是金球四項提名然後奧斯卡五項提名?」
-
香港影視禁播時代來臨?當你為會打擦邊球而自我感覺良好
禁制、限制某部分人的權利,去區分出特權階級的優越,從而燃點更多人成為特權者的動機,主動配合施政,鞏固權力。
-
第93屆奧斯卡
奧斯卡2021:《陽光普照》落選很意外?《少年的你》不配代表香港?
《少年的你》入圍使不少香港人憤怒,指出它不代表香港。倒是不妨藉由這個機會思考一下,「你覺得什麼樣的電影代表香港?」
-
Elliot Page給奧斯卡的挑戰:影帝與影后都將成為歷史名詞?
為何影視獎該以男演員獎與女演員獎來區分?你知道諾貝爾獎也並不區分「男」與「女」⋯⋯
-
奉俊昊的奧斯卡與韓國電影的瘋狂秘密
就這一句充滿個人主體性的大實話「寫劇本不是為了代表國家」就遠非絕大多數香港和大陸電影人能夠說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