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端】基輔記者手記:他們知道,「與烏克蘭同行」只是全世界的陳詞濫調俄烏戰爭

【讀端】基輔記者手記:他們知道,「與烏克蘭同行」只是全世界的陳詞濫調

每個烏克蘭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堅忍應戰。

【讀端給你聽】上門助浴:臥床老人與幫他們洗澡的人

對長年臥床的老人來說,上門助浴不僅僅是保持潔淨,也是一次與門外世界的連接。

人臉識別到底是甚麼?演算法是不是無所不能?

人臉識別系統無處不在,我們似乎已無法抗拒一舉一動被記錄下來;但這些模擬人腦的演算法,其實遠非牢不可破。

「天上有雲、中間有網、地上有格」——中國監控國家的誕生

一個個攝像頭構建起龐大的數字利維坦,普天之下,莫不在網格之中。

像釀酒一樣造肉:我們距離肉食革命有多遠?

「替代蛋白或植物肉的出現,不再要求人們因道德而去轉變為素食主義者,而是希望在不犧牲口感享受的前提下,找到一個替代。」

為了潤,38歲再上大學——成功移民到澳洲大農村之後

移民這條路總是出乎意料:有時你以為自己已到達終點,卻沒想到是另一場接力賽的開始。

【讀端給你聽】《蘋果日報》,香港最後一份異議報紙的終結

《蘋果》終章帶來的,是主流報章的論述廣度向中間溫和取態的猛然收窄,政治異見被拒諸公共輿論之外。

【讀端給你聽】離開過的他們,今天會留下嗎?重訪97紀錄片中的香港人

「我沒有想到,最後全部人都回來了。」九七前,導演游靜訪問了8個離開香港或剛剛回流的人,20年後,我們回訪了他們。

【讀端】M+博物館裏,一根中指戳中誰:香港的20年國際藝術大夢就快醒?

「你用M+可以比擬香港本身。 香港本身,很多事原本都可以做得很好...... 突然不知去了哪裡。」

端傳媒七週年:我的未來,誰的選擇?

這些故事有關選擇、有關未來,常常混沌、幾乎無解,但總是與你我息息相關、無可逃避。

【讀端給你聽】大雪過後,歸來的人(一)歷劫

兩名台灣青年相伴尼泊爾登山,因大雪被困,整整47天後方才被搜救隊找到。梁聖岳奇跡般生還,劉宸君則在獲救3天前身故。

一對中國母女的避孕選擇:當身體自主遇到國家規訓

她們對於性與生育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選擇,又在中國人口生育政策的變動裏共同顛簸,共享或見證著一些相似的生命體驗。

重複墮胎的女孩:匱乏的避孕教育和被忽視的性意願,只有墮胎是自由的

「好像很難只是讓對方晚上陪我,但不發生關係。我覺得對方總是想要發生性關係。」

在台灣,這些人工流產的故事不能說出口

多年來,台灣年度人工流產人次屢屢高於出生人口,不開放的社會氛圍卻始終讓人無法說出自己的經歷。

端小聚回顧:我的生育選擇,我的身體,真的可以由我作主嗎?

「經常有朋友問我,怎麼平衡育兒與工作,我覺得其實是沒有辦法平衡的」。

豪賭人生下半場:移民路上的中國中產

在這個國家,他們過去做過許多決定,每次都賭對了。他們本以為可以一勞永逸,誰知人生來到下半場,新的賭局又開始了。

想「潤」的60後:從文革到計劃生育,壓倒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上海封城

「時代的一粒灰,只有落在你自己或者你家人頭上,才會成爲一座山。」

【寫給當時的你:三】房間裏的大象,潦倒的理想:可決定未來的還是我們這些人

理想可飽腹嗎?可取暖嗎?可帶貨嗎?可「治療精神內耗」嗎?

【寫給當時的你(二)】科技、社媒與「進步」⋯⋯回給兩則來自2017年的留言

這樣尋找共識的反反覆覆的過程,來來回回的辯證,我覺得--大概比科技本身,更值得我們寄予希望。

【寫給當時的你(一)】每一天,該怎麼過?

「我既沒有愁苦到足以成為詩人,又沒有冷漠到像個哲學家,但我清醒到足以成為一個廢人。」

【讀端給你聽】刺耳的聲音不見了?中國調查報導的冬天(上)

10年前的那個江湖,調查記者以兄弟相稱,他們互通有無、行動一致,希望用自己的報導行俠仗義。

【讀端給你聽】刺耳的聲音不見了?中國調查報導的冬天(下)

報導做不了、發不出,比這更大的打擊是──他們發現社會並沒有因為他們的報道而發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