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洞
-
伯明翰破產:緊縮政策下,英格蘭地方政府面對甚麼問題?|數洞
總結:問題比個別地方政府理財失當更深遠。
-
#MeToo六年後,被指控性侵的人現在去了哪裏?|數洞
他們真的被「取消」了嗎?
-
信仰、慈善和政治:數據看佛教在香港是怎樣的存在
佛教在香港不單是信仰,還是社區影響力、政治乃至商業。
-
數據看「做人媽媽甚艱難」:母職懲罰、第二輪班及未完成的家庭友善政策
常言「世上只有媽媽好」,但數據告訴我們,世界對媽媽並不那麼好。
-
善意或是壓力?當「五成」純母乳哺育率成為台灣政策的KPI
台灣純母乳哺育的高數據,背後反映的不是真正的「支持」,而是對母親的「壓力」。
-
在南非,停電如何成為「國家災難」|數洞
在南非這樣的國家,電力供應面對的問題是雙重的。
-
2020台灣大選
小端十張圖,陪你看凍蒜:2020台灣大選觀選指南
投票小史、觀選推薦……端的另類台灣大選觀戰指南
-
香港樓價跌了,隨之而來是「負資產」嗎?
過去半年,香港樓價下調令打工仔上車有望,但下尋低谷又喚起市民對十多年前的慘痛記憶——「負資產」。
-
你還記得嗎?里約奧運會十大熱話回顧
半個月前,里約奧運上,你熱切關注過、討論過什麼? Google Trends 和百度指數記得。
-
微信空間裏,神一般存在的「10萬+」是什麼?
中國最流行的社媒微信朋友圈裏,大家最愛讀文字?最容易傳播最受喜愛的文章都是什麼? 如何製造傳播百萬次的文章?
-
財經角度
究竟是「積極不干預」還是「積極選擇性干預」?
在現任特首梁振英開腔表明「適度有為」後,到底香港是摒棄了看似沿用了逾半世紀的「積極不干預」政策,還是我們一直都被蒙在鼓裏?
-
香港區議會怎樣花十八億?
港府為18個區議會各自預留1億元推展社區項目,有地區出現了「天安門」,有地區建成了健康中心。
-
文革五十週年
無法被刪帖的文革真相:《人民日報》十年元旦頭版解碼
文革在今天被刻意迴避,而歷史上的《人民日報》卻是官方留存的資料。瘋狂、荒誕、鬥爭、陰謀都有跡可循。
-
港府誇大廢物回收率 環保淪為數字至上的生意?
為了粉飾數字,港府一味誇大垃圾回收率,無視持續增長的固體廢物,在我城,環保還是只被視為一盤生意。
-
一張圖看完台灣2016大選結果
2016台灣大選結果揭曉,究竟新政治板塊如何變動?讓我們用一張圖告訴你。
-
數據和圖表的海洋裏,誰講好了「選民變心」的故事?
大量民主黨選民倒戈,特朗普獲勝的結局,讓選後的投票分析更為必要。美國媒體選擇將 2012 年大選作為參照系,分析前後兩次選舉中,兩黨候選人得票分布如何變化。
-
職業運動員收入大拆解:打得一樣好,賺得差不少
運動員想要提升收入,除了力所能及地提升實力,力所不及的市場和政府政策可能更關鍵。
-
用數字看2016大選之三
時代力量怎麼贏?國民黨老將為什麼輸?(下)
時代力量3位「政治素人」的勝利,對於打破政治門閥,降低一般公民參政的門檻,釋出了令人比較振奮的正面訊號。
-
圖話新加坡選舉:執政黨支持率十年來最高
2011年,李顯龍領導下的人民行動黨支持率跌到歷史最低。五年後的今天,這個數字又躍至十年來最高水平。
-
四幅圖告訴你英國脱歐對香港的即時影響
英國脫歐後,港股隨即下挫,但作為前英國殖民地的香港,英國脱歐的影響絕不止於金融市場數字上的上落。
-
每日埋葬600噸木卡板 香港淪為木材墳墓
追求高速低成本的物流業裏,木卡板在貨運中用完即棄,每天600噸被送往堆填區,香港淪為木材最後墳墓。
-
有人對極端天氣冷漠,也有人為全球變暖奔波
香港氣溫忽高忽低,一個冬天叫人經歷四季。不少人這才幡然醒悟,極端氣候很可能由全球暖化引起,也有兩位香港人一早洞悉箇中原因,四處奔波,阻止預言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