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先討厭孩子?墊底的生育率,與拒絕生育的韓國女性國際

是誰先討厭孩子?墊底的生育率,與拒絕生育的韓國女性

如果生了孩子就會成為「媽蟲」,誰會想生?

南韓醫生罷工:政府強硬、實習醫生憤怒、資源不均或為關鍵|Whatsnew

罷工者多為住院及實習醫生,指壓榨是罷工主因;但他們忍受過勞與高壓,也是期待高額回報。

製造孤兒:在南韓送養產業鏈上,我的標價是一萬五千美元

在「好心美國養父母」的宣傳下,韓國開始了持續數十年的送養潮,買孩子像買pizza,還可以選內餡。

貧窮,江南style:含著土湯匙出生的南韓青年們,還有撕不走的「窮人」標籤

一天住在考試院,永遠都只能住在考試院;一天是非正職員工,永遠都只是非正職員工。

視南方為敵國後,金正恩做出了哪些備戰姿態?|Whatsnew

北韓和俄羅斯的同盟關係也進一步加強。

南韓最大在野黨黨魁李在明遇襲,頸部受傷流血,送院清醒|Whatsnew

總統尹錫悦對李在明遇襲事件表示深切關注,稱「發生了不該發生的事」。

梨泰院慘案一年後:被掩埋的真相之路,推不倒的體制高牆

從世越號到梨泰院,家屬在追問孩子怎麼死了;但在政治與官僚體系面前,他們的吶喊可能只是徒勞。

失落的「考公」夢:韓國人為何不再一窩蜂地去當「神」了?

曾經,渴望擠身公務員「神的職場」的人聚集在鷺梁津的考試村,但「鐵飯碗」原來只是一場夢。

南韓暴雨「複製」鄭州隧道慘案,氣候災害考驗各地應急反應|Whatsnew

南韓媒體指出,政府在應對暴雨時並未將河水氾濫和地下空間被淹等問題加以考慮,災後重建措施也因預算不足等原因一再推遲。

​​當我們看禹英禑的時候,我們在看什麼?

當國產劇還在追求「雙潔」的時候,韓劇已經在談論同性戀﹑身心殘障﹑並且展現了真實﹑多元的女性面貌。

娛樂工業與資本:K-pop偶像是如何被「非人化」的?

對於南韓的「八十八萬韓元世代」,K-pop偶像們是崇拜的對象,是遙不可及的明星,但也是明天就能過氣的商品。

六問南韓總統大選:房價大漲﹑疫情升級,醜聞纏身的候選人

連綿的爆料與鞠躬道歉,朝野相互攻擊的惡性循環,似乎沒完沒了。

魷魚遊戲:凌駕於底層的想像

劇集一方面想要營造窮人世界的殘酷,劇情漏洞卻又不足以支撐起整個敘事,於是不得不借由視覺刺激蒙混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