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
-
上海2號線,體溫正常
「這個城市永遠不缺乏新鮮血液,不缺乏一個快速運轉的螺絲。」
-
解封不是結束,只是另一個開始:懸崖邊的上海餐飲業
他每天被一個問題拷打:如果企業早晚要死,那是今天死還是晚些死?
-
中國封控促使年輕人重新考慮人生規劃
對於許多將上海視為追逐夢想的神奇之地的中國人來說,這座城市因疫情進行的長達兩個月的封控為他們敲響了警鐘。
-
習近平和李克強就疫情影響傳達不同資訊
中國最高層的兩位領導人上周發表講話,試圖安撫對中國嚴格的防疫措施愈發不滿的外國高管,但二人似乎發出不同聲音。
-
「最後一代」作爲一種中國式抗爭:沒有行動的反抗能激起火花嗎?
「這樣的中國,多一個孩子不是多一個奴隸嗎?」
-
從新疆開往上海的卡車:4000公里路,與一個女性司機的32年
一個人開車習慣了,熬夜習慣了,被騙習慣了,被拖欠運費習慣了,被封在車裏習慣了。所以這次到了上海,也總會習慣的。
-
當「大白」遭遇《憲法》——上海疫情中的法治假面
有了這次被民眾引用法律反駁的經驗,當局會肯定通過修改法律或者頒布「解釋」擴大警察權力的必要。
-
讀者來函:我在上海浦東T2航站樓,看到終點前過不去的那條線
「老外都當天來當天走,還能牽狗上飛機。有一次我看到一個中國小姑娘牽着兩隻狗,我很激動啊去問人家,結果奶奶的,加拿大籍。」
-
潤學
滬上老外:封城後我開始思考,「怎樣逃離曾經深愛的上海」
「我想潤了,」菲利克斯說,「我才明白,這就是一齣懸浮劇——看上去很美,但隨時可能摔在現實裏,被鐵拳迎面來一下。」
-
上海封控再次引發美國企業供應鏈問題
一些美國企業警告稱,上海和其他地方的抗疫封控正在影響公司銷售,並給供應鏈帶來額外的壓力,這種壓力可能會一直持續到夏季。
-
上海張江公寓中產夢碎:三次被徵作隔離點,住戶集體抗議遭警方壓制
July跟室友商量好了,等張江公寓一解封,就要搬離這裡。至於能搬去哪裡?她們也不知道。
-
小端夜聊回顧:有病無醫、錯運方艙、華山路上的標語……我們在吶喊些什麼?
我認為「清零」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政策具體會不會轉向、以什麼方式轉向,這不是我或任何人可以左右的。
-
讀者十論:珍貴的花朵
「讀者十論」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組精彩讀者留言刊出。
-
失守與死亡:疫情中的上海養老院
在暫停探視的通知和死亡通知之間,張秋生和其他老人家屬一樣,20多天裏沒有收到院方任何消息。
-
在次生災害中休克的上海:Omicron之後,什麼是理性的中國防疫模式?
只要不計代價,清零或許是時間問題,但中國社會和經濟還能承受嗎?
-
大陸疫情「抽乾」診療資源,誰在為動態清零付出代價?
壓力層層傳導,從醫院到科室再到醫護個人。王淑怡說:「就像一台巨大的機器,每一顆螺絲釘不能說你受不了了。」
-
小端夜聊:來自上海的吶喊
生活在後疫情時代的中國,人們還要為「大局」犧牲多少?
-
防疫異見者的另一個上海:當躲避政治的城市遭遇防疫政治
「微博熱搜是咖啡,博主在轉救助消息,朋友圈是搶不到菜……」這種信息的分裂正反映輿論場對上海是一座怎麼樣的城市的多重解讀。
-
上海封城紀事:「上海模式」以至「上海驕傲」的幻滅,然後呢?
這是什麼樣的公元2022年上海大都會生活?那種惶恐,源於一種首次徹底的、對未來的不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