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孤兒:在南韓送養產業鏈上,我的標價是一萬五千美元 國際

製造孤兒:在南韓送養產業鏈上,我的標價是一萬五千美元

在「好心美國養父母」的宣傳下,韓國開始了持續數十年的送養潮,買孩子像買pizza,還可以選內餡。

梨泰院慘案一年後:被掩埋的真相之路,推不倒的體制高牆

從世越號到梨泰院,家屬在追問孩子怎麼死了;但在政治與官僚體系面前,他們的吶喊可能只是徒勞。

失落的「考公」夢:韓國人為何不再一窩蜂地去當「神」了?

曾經,渴望擠身公務員「神的職場」的人聚集在鷺梁津的考試村,但「鐵飯碗」原來只是一場夢。

韓國在野黨黨首被批捕,是韓國民主的進步還是開倒車?

韓國75年憲政史上第一次通過的在野黨黨首批捕案。

韓國「芭比沉沒」的背後:當女權從社運走上政治舞台,能否經受住選票的考驗?

韓國女權運動某種意義上終結了民主黨政權,這對於女權在政治上困難重重的中國、日本女性來說,確實是用權利戰勝權力的莫大鼓舞。

韓國總統選舉中的性別議題:女權主義認同將決定本次大選結果?

政府針對性別平等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被不少自嘲生活在「地獄朝鮮」的韓國男性解讀為逆向性別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