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復興:政治使命的誘惑?台灣「海鯤號」將完成HAT泊港測試?評論

梅復興:政治使命的誘惑?台灣「海鯤號」將完成HAT泊港測試?

揠苗助長的誘惑,無論對政治領導者、其核心幕僚、還是專案的主持執行者來說都難以抗拒。

俄烏戰爭兩週年,遇到困境的烏克蘭未來還能採用什麼戰略?

逐一拆分俄烏戰爭目前膠著的各個面向,並對烏克蘭與西方接下來可能的戰略和設想做出猜測。

梅復興:台灣海鯤艦擲瓶命名,潛艦國造的「高光時刻」?

潛艦是高度複雜、且必須在極為嚴峻的環境下作業與作戰的載台系統,即使很小的設計或施工瑕疵都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八年將屆,台灣防衛能力進步了嗎(下)?蔡政府國防施政的隱憂

台灣社會國防議題吵嚷不休的亂象,恰巧暴露了心理國力低落的弱點。

八年將屆,台灣防衛能力進步了嗎(上)?蔡政府國防改革的回顧

從「有效嚇阻」走到「重層嚇阻」,兩字之差,背後的國防戰略意涵已大幅調整。

王臻明:美中南海對峙——中國為何要經略南海?透過什麼戰術手段?

台海情勢受到世界矚目,但不少學者警告,南海同樣危險,甚至有可能比台海更早爆發武裝衝突。

烏克蘭夏季反攻分析:目前有哪些已知,可以做什麼推測?

烏軍於2023年6月初發動大反攻,主要攻擊方向是由札波羅熱州往南攻擊,截至發稿為止,已經取得初步進展。

王臻明:印太安全新架構——北約再東擴,或組建印太版小北約?

雖然全世界的目光都放在台海問題上,不過台灣是歷史問題,南海卻是現實的開發利益,南海的情勢也許比台海更不穩定。

王臻明:台灣有事等於日本有事,菲律賓呢?菲國的戰略角色與隱憂

日本與菲律賓的態度將左右美國介入的意願與能力;台灣有事等於日本有事,幾乎已成共識,剩下的變數就是菲律賓。

吳崑玉:俄烏戰爭一週年,有哪些戰略教訓?高科技武器為何無法終結戰事?

戰場上,時間卻與科技應用成果呈反比,甚至可說時間是高科技戰果的敵人。

呂禮詩:中國氣球「不對稱」監偵模式滲透領空,台灣如何應對?

中國為什麼在佔有太空的「新高地」後,還要退而求其次地回頭應用這老掉牙的監偵方式?

王臻明:2023年台海情勢可以做哪些推測?美中競爭有哪些隱憂?

中國正在有計畫地訓練解放軍的飛行員,熟悉台灣海峽的空域,以準備未來的戰事。

梅復興:2022年台海軍事總評——中共「脅迫性」威脅,台美如何應對?

台灣不可能光靠一己之力長期抵禦中共軍事威脅,最合乎美台雙方戰略利益邏輯的,就是構建可恃的軍事分工。

王臻明:中國無人機侵擾金馬,台灣如何反制超低空威脅?

中國無人機侵擾的確令人感到無比厭煩,但台灣必需沉住氣,不必急著出牌反制。

烏克蘭戰爭一週後,俄軍為何還沒有取得想像中的勝利?

俄國入侵烏克蘭之所以會遇上困境,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能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