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
-
林鄭任內最後施政報告強調國安與發展,結語哽咽「香港仍然是祖國掌上明珠」
林鄭任期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涵蓋國安、倡建「北區都會區」、改組政府架構等;她在結語時哽咽,相信「香港仍然是祖國的掌上明珠」。
-
立法會選舉之後
李立峯:還原基本步——細談策略投票到組織配票面對的問題
筆者想在本文回到基礎,做一點概念梳理:到底什麼是策略投票?組織配票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
立法會選舉之後
鄭司律:在跟進個案以外,超越被動的務實政治
若果單以做個案作為標榜,我們不禁要問,立法會議員的使命是否不僅如此,若果可以,是否應超越處理問題糾紛的層次?
-
立會網絡戰之一:鄺俊宇的like可以轉化為選票嗎?
在鄺俊宇眼中,選戰是將網絡和現實工作相乘的公式,「如果你沒有為香港工作過,零乘以什麽都是零。」
-
投票安排漏洞處處,選舉還是公平公正嗎?
今屆選舉爭議不斷,質疑選舉不公、票站職員處理馬虎的聲音此起彼落,究竟這個選舉機制還健全嗎?
-
立法會選舉之後
戴耀廷:「雷動」檢討──前世、今生與來世
策略投票是香港人手上的倚天劍,或許今回磨得還未夠銳利,但只要在未來四年做好部署,是有力與中共的屠龍刀一拼的。
-
本土自決派共得39萬選票,學者:民主自決成香港重要議程
2016年立法會選舉結果塵埃落定,建制和非建制陣營均有新面孔進入議會,他們會為香港政局帶來突破嗎?
-
立法會選舉之後
梁啟智:黑馬朱凱迪劉小麗是怎樣練成的
如果我們把「黑馬」理解為「顛覆候選人」的話,或可展開一個更闊的討論……
-
侯志強又來了:「我要組黨創世界。」
鄉事派侯志強組黨出戰立法會選舉,習慣發號施令的他如何適應議事文化﹖他說:「我要做立法會主席。」
-
立會網絡戰之三:只想取悅自己的王維基如何打網絡選戰?
半生經商,首次參政,雖然玩直播、找年輕人經營臉書,但王維基說自己不跟隨群眾,也不遷就民意,因為他的賣點是自己,「我就是我」。
-
立法會選舉混戰
鄧鍵一:社交網絡令年輕選民越趨支持「網絡活躍候選人」
數據顯示,年輕人主要以社交媒介為接觸候選人資訊的主要來源,接觸到不少「網絡活躍候選人」的正面資訊,從而傾向支持他們。
-
立法會選舉混戰
戴耀廷:若提名被判無效,梁天琦可提司法覆核的理據
如果選舉主任最終決定梁天琦不獲有效提名,那麼梁有什麼法律途徑挑戰選舉主任的決定呢?梁又可有什麼法律理據?
-
立法會選舉混戰
馬嶽:被忽視的功能界別戰場
民主派在雨傘運動後,沒有認真考慮如何參與功能界別的選戰,可算是泛民今屆眾多選舉策略失誤的其中之一。
-
專訪周永勤:「得罪說句,哪管他是跛子,在中聯辦名單就有票」
選舉落幕,以身邊人背景、收入來源、生活習慣被威脅棄選的周永勤再次體會到,同為建制派,卻不想做政治傀儡的下場,「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是否仍在實行呢?」
-
何君堯和周永勤衝突背後:中聯辦與香港鄉事派的角力
「北京想逼不支持何君堯的人,也要支持他,這是第一次那麼直接的干預。」消息人士形容,鄉事勢力的「兩派」、「三約」,北京想藉機收服。
-
朱凱廸被暴力威脅背後︰一幅跨越中港的發展藍圖
主張「終結官商勾結」的候任立法會議員朱凱迪受「死亡威脅」,外界矛頭指向盤踞在新界多年的鄉事派,背後的利益關係網,可能牽涉一個跨越中港的發展藍圖。
-
立法會選舉之後
陳永政:政局膠著才是香港良機
目前情況膠著,反而有利大局,因為這正好能給予香港亟需的緩衝時間,讓各方(特別是北京)放慢下來……
-
立法會選舉混戰
立選數據分析:新界西選區,網絡支持者多重疊,易兩敗俱傷
黃浩銘的 Facebook專頁互動人口與朱凱迪大幅重疊,因此他們很大可能會互相搶票,隨時兩敗俱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