惘聞樂隊:疫情兩年封控創作新專輯,「有那麼多惡果,哪顆才是你種下的?」風物

惘聞樂隊:疫情兩年封控創作新專輯,「有那麼多惡果,哪顆才是你種下的?」

「有那麼多火種,哪顆才是你播撒的?」「趨同,所有東西都朝着一個方向,要做什麼就要擠壓,榨乾最後一滴血。」

中國試圖書寫抗疫史,重塑國人疫情記憶

在宣布抗擊疫情勝利兩個月後,中國政府試圖塑造人對疫情記憶,不公開相關數據,查禁不認同政府抗疫功績的人。

中國放開疫情管控後的最大難題:勝利之後如何再次宣告勝利?

對中國整個官僚系統來說,「二次勝利」是三年防疫的彌賽亞時刻,在宣布勝利之前,疫情這場政治運動都還沒有結束。

一位在華經營工廠的美國人:與「中國製造」脫鉤談何容易

一位在中國經營六家工廠的美國人說,考慮到供應鏈問題、貿易緊張局勢和疫情封控,客戶希望他到其他地方生產商品。

鄧聿文:中國的「動態清零」政策何時才能終結?

預測動態清零何時終止是困難的,但是以下三種狀況如果發生,大概率意味着動態清零政策會被逐漸放棄。

被核酸支配的生活,什麼成了「新常態」?

常態化核酸一年究竟要花多少錢?錢花在哪裏、由誰負擔?被常態化核酸支配的日常何時能恢復「正常」?

上海疫情線上紀念館:人們因什麼而逝去?

市民居家隔離的日常不時闖入機械狗、「大白稻草人」等荒誕片段;社交媒體則具是搶不到的物資、叫不到的救護車和進不去的醫院。

小端夜聊:來自上海的吶喊

生活在後疫情時代的中國,人們還要為「大局」犧牲多少?

「擁有開放的紅利,承擔開放的風險」:深圳,中國防疫的流動性控制實驗

「流動」在防疫語境下指向流行病學意義上的風險,恰恰也是經濟發展和生活的必然需求。

五問中國放開抗原快檢:已出口產品準確率如何?審批門檻較國外是否降低?

在中國企業向海外大量出口抗原快檢產品一年之後,中國政府終於放開國內抗原自測。

大陸Omicron疫情失控,中國式「共存」是否可能?

在全球防疫高度意識形態化的當下,中國堅持既有政策是為了維護已取得的防疫成果,而這被宣傳為中國模式的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