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國際書展2024:香港獨立出版群像闊別五年再渡海;大獎名單三分一港人作品風物

台北國際書展2024:香港獨立出版群像闊別五年再渡海;大獎名單三分一港人作品

一次暫時但齊心的連線,連結,可以預期有關香港的話題或題材,仍會在台灣的出版和閱讀視野中生長⋯⋯

鄧小樺:2022台北書展,亂世與封鎖中的耕耘

在民主社會或太平盛世,書展只是每年一度的定期活動,但在亂世與封鎖中,我感受到的是到達底蘊之處的意志、堅持與素養。

專訪艾力克·菲耶:你有一千種孤獨,但文學是你的避難所

文學本身就是在練習緩慢,而在這世界維持緩慢,讓情感、詩意與美這些觀念能夠在此避難,這就是一個作家的抵抗,就是反叛。

去歷史化的批評之外,我們可以為書展做什麼?

忽視歷史的批評,對推動書展進步的力度,十分有限。我們要先用自己的記憶──書展的歷史,來檢視和守護自己的書展。

這十本書你不能錯過:2017台北國際書展購書指南

獨立書店大吶喊;《人間》場景再現;香港人死了怎麼辦⋯⋯

台北國際書展2019:「獨立」精神給書展大賣場帶來了什麼?

面對業界大崩跌,獨立出版與獨立書店可還有通往未來的機會與希望?

書架算命人與書界靈媒:我做選書師的一些故事

在那些客人面前,我好像是書界與人界之間的靈媒,為他們潛在的欲望、焦慮與人生秘密,去選擇最適合他們的一本書⋯⋯

胡慕情:我怕他們以命相搏,卻被迅速遺忘

面對洶湧的社會抗爭,只記錄下過程就可以嗎?抗爭中有哪些值得書寫?胡慕情在層層追問中,從一樁土地徵收案,梳理出台灣百年農地發展史。

富察:兩岸出版比較的尺度陷阱

如果我們希望台灣出版可以對中國有影響力的話,除了對出版自由的堅守和捍衛,也要做出小型市場的示範,凸顯在大一統的市場之外,還有各種在地化的可能。

朱宥勳:張愛玲又出遺作?明星作家作為產業鏈的發動機

愛財也應取之有道,特別當你是從作家的才華之中賺錢時,至少得負起「對得起作家」的基本倫理責任吧。

獨家︰林榮基訪台一波三折,台灣部署警力日夜維安

因此前黃之鋒等來台遇風波,經維安單位建議,林榮基赴台計畫由一個月縮至一週,主辦方低調更換,並減少公開行程。

和台灣相比,香港獨立出版會有多孤獨?52Hz出版聯盟成立見聞

香港與台灣連結起來?始終兩地都是華文社會,都出版繁體字書⋯⋯

傅月庵:數位閱讀陰影下的書展

20年滄海桑田,風雲變色,台北國際書展到底怎麼了?夜色深沉中,我看到的是一個「數位閱讀」威逼下無力掙扎的書展。

富察:台北書展的決然轉身,與分眾年代的出版演化

原本書展的邏輯是經銷商式坪效概念——讀者被簡化為收割的對象,而非參與文化產業鏈的主體。

阿潑:在台北懷念香港書展

香港媒體看不到香港書展擁有的能量,台灣社會也無視書展能延伸的可能。沒有哪個媒體有興趣好好報導精采的座談,讓座談記錄可以被留下、發散,甚至滾動其他討論。

譚光磊:台北書展,如何成為國際版權交易平台?

撇開什麼「亞洲中心」的堂皇辭令不談,台北書展確實有資格成為一個國際版權交易的重要平台。

陳穎青:台北書展還能走多遠?

台北國際書展結束了,展後的台灣媒體評論全都是負面字眼。但就在開展的第二天,大陸著名的財經新聞媒體發了一篇長篇報導,盛讚書展,甚至及於會場外的「公民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