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
-
數說中國經濟
互聯網裁員、農民工回流,千萬中國求職者去哪工作?
半數互聯網公司發生裁員,7成大學畢業生希望在「體制內」找工作。
-
大陸在線教育迎來最強監管,但家長的焦慮能管住麼?
瘋狂增長的資本,逐漸收緊的政策,和焦慮的中國家長。
-
蘋果隱私新規到底改變了什麼?
幾乎是舊互聯網世界賴以生存的全部。
-
失明的程序員:同樣追逐並享有這個互聯網時代
「他的屏幕一片漆黑,低着頭,對着鍵盤一通猛敲,有時寫完了,還會傻笑一陣子。」
-
帝國時代:中國巨型互聯網公司的「壟斷」之路
先是巨頭收割市場,然後政府開始收割巨頭
-
伊格言:2021年,數位極權的三種未來怎麼走?怎麼辦?
數位之曠野,你和我,誰遭沒頂,誰能生還?
-
數字遊民:和工作一起旅行,是現代生活的解藥麼?
趁我們還沒忘記那個自由而開放的世界模樣
-
2020年,網絡流行語裏的中國
一邊是女性意識甦醒,一邊是內卷帶來的焦慮;虛榮裝點凡爾賽,悲憤堆砌了哭牆。
-
「蛋殼」摔成的故事碎片
搬入的時候,年輕人都以為將在這個名字之下獲得一種城市中的庇護,而非陷阱。
-
愛過:那些不再流連 bilibili 的年輕人
如今的 bilibili 小粉紅或許不知,這裏的第一個視頻是關於對政府網絡內容審查的調侃,當然,這個視頻早已不見。
-
評論
網易、高以翔、華為251⋯⋯中國網絡民族主義為職災「讓位」?
當中國互聯網上的民族主義話語「讓位」給階級話語的時候,真的做到了無縫切換嗎?
-
評論
季文儀:從羅永浩那裡,我們還能期待什麼?
是否還應對老羅抱有期待?這取決於我們是否還相信,羅永浩那不變的價值觀,仍然能指向一種「更好」的世界。
-
評論
WhatsApp是如何被利用來監控異見人士的?
應該承認,在現在這個時代,並不存在既方便又有效的隱私保護方法。
-
中國互聯網產業轉型
互聯網裁員潮,泡沫破碎與轉型陣痛
當資本收縮、人口紅利枯竭,中國互聯網產業還能保持增長麼?
-
中國互聯網產業轉型
反996運動全紀錄:想通過代碼改變世界的人,為何難以改變加班現狀?
從誕生到被遺忘,反996運動經歷了什麼、喚醒了哪些討論;反996許可證是否違反了開源精神;以及,這場運動為何沒能走得更遠?
-
評論
996工作制:東亞式工作倫理,面對互聯網時代拐點
相當多中國互聯網公司一方面口頭上宣稱崇尚「矽谷文化」, 但另一方面和上一代中國民營企業沒有太大實質區別,內心深處仍然信奉東亞式的工作倫理。
-
評論
潘易植、余一文:賽博時代的恐怖主義,符號、影像與遊戲
在新西蘭槍擊案之後,媒體紛紛陷入了恐怖主義所設下的符號與影像的陷阱。我們應當認識到,儘管我們依舊以「恐怖」來為這種暴力行為命名,但對於很多人而言,恐怖主義早已經不恐怖了,而這正是它最為恐怖的地方。
-
評論
華思睿:人工智能難堪大用,手工操作杯水車薪——紐西蘭恐襲折射社交媒體審核困境
社交媒體平台的內容審核問題,並非簡單的「多僱點人」的問題。面對海量信息,科技公司擁有的控制權,要比想像中小很多。
-
評論
《流浪地球》評分攻防戰:「彌賽亞情結」與另類民主實踐?
回顧整個事件,只能說網友在太多的問題上有強烈的表達訴求,而中國大陸的輿論和政治環境沒有給他們表達的空間。最終,一部電影和一個網站承載了原本不應該由他們承載的任務。
-
"internet" 為什麼應該小寫?
從大I變成小i,也是在重申互聯網的公共性:它和水、電、天然氣一樣,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必需品。
-
互聯網政治
曹家榮:我們能否扭轉,數位利維坦的君臨?
在「數位利維坦君臨的前夕」,渺小的我們是否有改變的「機緣」?我想要提供另一種視野。
-
媒體觀察
楊瀟:如何討論一種時代症候
面對信息世界的過度喧囂,今天的「黑鏡實驗」倒和1924年的「無聊休克療法」如出一轍。
-
網絡觀察
邱慕天:在臉書擁抱「地球」的理由
社會學家包曼清楚地意識到了社交媒體中的陷阱:一個人可以「歸屬於」社群,不可能「創造」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