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技競爭
-
中國「黨國資本主義」的形成:國家安全困境與對國際政經體系的衝擊
共產黨面對「威脅」維護政權安全的行動,反過來引發了其他發達國家的擔憂,促發了這些國家採取措施限制中國的企業和商業行為。
-
美國《芯片法案》解析:地緣政治焦慮與令人生疑的效果
《芯片法案》對於美國來說,不一定利己,但絕對損人。其對美國半導體制造業的助益有限,但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殺傷力則比較確定。
-
「中國行動計劃」的終結:那些恐懼的學者與被製造的焦慮
雖然表面上已中止,但「中國行動計劃」在四年多的時間裏造成了了巨大的寒蟬效應,美國高校當前正在開展廣泛的安全「自查」。
-
被美拒簽的中國留學生:「我可以證明我不是間諜,但他們根本不看」
「只要跟中國沾上關係的話題,好像大部分人都不願意進來。」
-
中國新權力遊戲:加大對科技企業所收集數據的控制
中國政府正呼籲中國科技巨頭分享它們收集的大量個人資訊,同時還要求掌控在中國經營的美國公司的數據。
-
日本半導體人在中國:日美貿易戰教會了中國什麼?
「想在中國國內實現一切是不可能的。搞清楚自己國家的半導體產業在整體生態上處於什麽位置非常關鍵。」
-
端 x 華爾街日報
華爾街日報:美中科技較量誰是贏家?從五大領域看兩國各自優勢
在這個地緣政治力量與技術進步關聯愈發緊密的世界裏,美國長期以來一直領先於競爭對手。但當前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經濟正持續增長,加上該國政府在技術上的鉅額投資,美國的這一優勢受到前所未有的侵蝕。
-
數說中國經濟
不做世界工廠,「中國製造」將走向何方?
作為全球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中國有過早去工業化的風險,製造業發展不夠深不夠廣的話,附着在製造業上的服務業也會萎縮。」
-
評論
何邊書:華為的困局根植於「產業民族主義」
華為在5G上的「領先」有沒有被誇大,這種「領先」是不是這麽重要?值得進一步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