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瑟芬:台北市長選戰陳時中遇社群亂流,凸顯民進黨哪些問題?2022台灣九合一選舉

喬瑟芬:台北市長選戰陳時中遇社群亂流,凸顯民進黨哪些問題?

民進黨的台北市長選戰打到現在為止,除陳時中「人設」不斷被攻擊、減分,公眾也開始對頻繁的政治迷因操作感到審美疲乏。

綠營支持者粉紅化(下)?擺脫極化政治,選擇事實與真誠

讓一個個體在對公共議題表達意見前猶豫再三、甚至有所恐懼,哪怕只是一種精神壓力,也是非常嚴重的病癥。

綠營支持者粉紅化(上)?「側翼」如何從對抗資訊戰的武器,成為對民主的威脅

觀察至今,更像是一種以毒攻毒,或被迫飲鴆止渴的現象。

喬瑟芬:打破髒水缸之後,台灣體育改革還有哪些未竟之路?

如何吸引具天份的選手投身訓練、提供相關產業生存的市場,並培養社會一套厚實、有溫度的體育文化?

抗拒中國流行語外,壯大台灣文化真正值得做的是什麼?

台灣這波憂慮底下沒說出口的期待,是透過不同用語習慣,去深化自我認同、塑造台灣共同體。但能有更好的方式嗎?

喬瑟芬:台灣,要拒絕在一場不對稱的資訊戰裏成為武器

梳理這種大家都不想面對、不想承認的情緒,是很不討喜,但卻也是此刻很必要的過程。

喬瑟芬:後同婚時代,讓性解放重回檯面

自由戀愛已是共識,但我們還可怎樣思考性、愛、婚與家?

喬瑟芬:演算法下的台灣公權力——迷因與梗圖,是公民社會的助力還是阻力?

一個強大公民社會的產生,不可能只透過迷因與梗圖完成,而需要更多願意問「然後呢」的人。

喬瑟芬:動員力驚人的台灣反同教會,與中美的千絲萬縷關係

台灣泛基督徒人口比例不超過7%,反同婚公投拿下的票數卻直逼馬英九當選的票數。教會如何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喬瑟芬:跳脫國族視角,慰安婦不必是誰的女人、誰的女兒、誰的國民

多年來,台灣對慰安婦議題的詮釋,是完全緊扣著政治顏色光譜的。但能否有一天,我們重新以一個人的視角,再次審視慰安婦的歷史?

喬瑟芬:長期的權力性遊戲,不只存在於美國荷里活

翻轉與去汙名的路徑,可以減輕受害者身上的性羞恥感,但權力與宰制對性暴力施行者的驅動力,遠高過性慾的滿足,對Harvey Weinstein這樣的男人來說更是如此。

喬瑟芬:Harvey Weinstein的荷里活權力性遊戲,何以延續數十年?

《紐約時報》不是第一個想報導Harvey Weinstein犯行的媒體,隨着一篇又一篇報導、一位又一位女明星的聲明,我們不難發現,這件事一直都是荷里活「公開的秘密」。

喬瑟芬:性侵,每張網都可能漏接(三)性與國家,未解的爭議

「性應不應該特殊化?」是在性倫理議題上,各派始終爭吵不休的大哉問。

喬瑟芬:性侵,每張網都可能漏接(二)體制內外的侷限

在針貶性平制度的缺失前,不該忘記它誕生的背景與初衷。

喬瑟芬:性侵,每張網都可能漏接(一)受害者敘事與司法變遷

對於性侵案的當事人,司法這張網的漏接率很高,不是每個案件都能獲得起訴或定罪,當中也的確存在誤判風險。

喬瑟芬:謝淑薇退賽,砸破國家隊的髒水缸

當謝淑薇選擇不再吞忍,打破國家隊的髒水缸時,台灣人開始檢討自己對「台灣之光」的虧欠,不再接受「相忍為國」的口號。

喬瑟芬:輔大性侵案,台灣性平史的指標事件

輔大心理系設的工作小組,牴觸性平法背後若干價值,也混淆諮商情境與師生角色的權力關係。

喬瑟芬:就職大典上,荒誕的文化表演

這場就職大典,折損的不只文化,連歷史都被拉下水陪葬了……

喬瑟芬:愛情的叛教者

「真愛」和宗教一樣,都許諾人類一份生活的意義、一份幸福。比宗教更高明之處在於,它所保證的「彼岸」不在死後,也不在來世,而在今世的現下,你一旦得到了,也就被救贖了。

喬瑟芬:台灣同運的軌跡與阻力(上)

30年來台灣同志平權運動的軌跡,似乎成了整個華人世界同運嚮往的指標。但其實不是台灣的同志運動者特別敢衝,而是一次次被壓迫到走投無路的絕望,才催逼出每一項關於權利的意識。

喬瑟芬:台灣同運的軌跡與阻力(下)

如何面對亞洲價值與全球保守勢力的結盟,不只是全世界所有自由主義者、左派政治工作者的難題;也會是同志平權運動者最大、最艱鉅的挑戰。

喬瑟芬:婚姻平權道路上,不該有「十字」路口

過去不少非基督徒在「文明」的壓力下,不敢將真實想法說出口。但當教會跳出來代言,他們彷彿找到知音,比基督徒更熱情的散佈仇視同志的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