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版《繁花》如何融入官方敘事,重塑歷史的王家衛被觀眾評為「又紅又專」風物

劇版《繁花》如何融入官方敘事,重塑歷史的王家衛被觀眾評為「又紅又專」

《繁花》帶著近年來影視作品「重塑正確集體記憶」的特徵:按習時代的喜好講述過去。

網絡觀察:洋節爭議中,聖誕新年氣氛吸引中國青年|Whatsnew

「2023年太壓抑了,能有個讓大家開心的節日,哪怕聚聚也很好。」

上海仍是上海嗎?解封一年後,滴水不漏式文化與身心管治

今日大上海,若要引進外國演出而能確保通過審查,最方便是找些沒有歌詞的DJ 派對,和只是彈奏的爵士樂。

白紙抗議被捕者:被警察扇耳光、扣留兩天,出來後我被同事孤立了

「在小巴車上不斷被打時,是我最害怕的時刻,而出來後同事们看我的眼神,則將我拖向抑鬱的黑洞。」

解封不是結束,只是另一個開始:懸崖邊的上海餐飲業

他每天被一個問題拷打:如果企業早晚要死,那是今天死還是晚些死?

從新疆開往上海的卡車:4000公里路,與一個女性司機的32年

一個人開車習慣了,熬夜習慣了,被騙習慣了,被拖欠運費習慣了,被封在車裏習慣了。所以這次到了上海,也總會習慣的。

上海封城紀事:「上海模式」以至「上海驕傲」的幻滅,然後呢?

這是什麼樣的公元2022年上海大都會生活?那種惶恐,源於一種首次徹底的、對未來的不可知⋯⋯

《愛情神話》評論:精準把握情緒,卻什麼都不敢冒犯

2021年華語電影的「口碑神話」名副其實嗎?到底是不顧底層生活,還是延續海派文化?

後疫情時代的購房者:錢拿在手上就是貶值,太焦慮了

房子,是中國人在不安和不確定的時代中,最渴望抓住的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