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內地生到「香港人」,再從香港到北京,一位新聞學院畢業生的流離與紀錄異鄉人

從內地生到「香港人」,再從香港到北京,一位新聞學院畢業生的流離與紀錄

保留下對「正常」的判斷,留下那些對「好」的記憶,嘗試去回答「我們何以至此」,將注定成為「我」和「我們」一生的功課。

重現《明鏡》醜聞,這部電影試圖討論新聞業的未來

2018年《明鏡》醜聞,被形容為「希特拉日記」事件以來最嚴重的公信力危機。

沒有母語的人:新聞審查下,「我們都是國家的宣傳機器」

中國媒體已掌握「煉金術」,將「危機」形容成「機遇」,將「災難」演化爲「盛事」,將「經濟下行」表述爲「增長潛力待釋放」。

「胡錫進」的前輩們 ——大衆政治時代的反動新聞人

他們擁抱災難,擁抱極端事件。平靜的世界對他們是毒藥。知道如何利用/解釋災難,一直都是這些人的必備技能。

小三勸退師:我不是欺騙她,我是幫助她

中國大陸婚戀諮詢市場新出現一個職業──他們有明確的分工、清晰的工作流程和細節豐沛的劇本,來拆散出軌的丈夫和第三者。

江湖已逝,俠客轉行──四個中國調查記者的轉型樣本(下)

四名原籍湖南的調查記者,從中國調查報導的黃金時代一路走來,或轉行、創業或投身新媒體,他們的故事就是這個時代的縮影。

江湖已逝,俠客轉行──四個中國調查記者的轉型樣本(上)

四名原籍湖南的調查記者,從中國調查報導的黃金時代一路走來,或轉行、創業或投身新媒體,他們的故事就是這個時代的縮影。

【讀端給你聽】刺耳的聲音不見了?中國調查報導的冬天(下)

報導做不了、發不出,比這更大的打擊是──他們發現社會並沒有因為他們的報道而發生改變。

【讀端給你聽】刺耳的聲音不見了?中國調查報導的冬天(上)

10年前的那個江湖,調查記者以兄弟相稱,他們互通有無、行動一致,希望用自己的報導行俠仗義。

大陸新聞系教師自述:我們的新聞教育是如何淪陷的

作為新聞系老師,你可以假裝自己價值中立、避免評論,避免教育學生真相最重要。

貝立棠:倡議媒體在威權下的生存空間

或許我們可以看看體制外和體制內的不同例子。

從宣戰到和解:澳洲政府 VS 科技巨頭,誰都救不了新聞業

舊壟斷勢力和新壟斷勢力的遭遇戰中,傳統媒介行業依然只是背景陪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