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厭童症:我們不是厭童,而是正在失去兒童評論

中國互聯網厭童症:我們不是厭童,而是正在失去兒童

人文主義、進步信念、民族訴求加諸於童年之上的濾鏡已然破碎。

後疫情的中國宣傳:放棄宏大敘事了嗎?誰主宰了中國人的精神生活?

已經勝利的敘事沒有了現代性的無限進步空間,就無法給政權進一步提供來自內部的現實合法性。

「擊落佩洛西!」:失控的好戰民意,中國宣傳口的雙重事故

這種放狠話式內宣調動起來的民意,是否是通常意義上的民族主義,都已經很難講了。

易烊千璽考編事件中的時代哈哈鏡:當你的明星男友搶了你的事業編

勇敢無畏地同「個別」的壓迫鬥爭到底,同時自覺無視,甚至自發包庇系統的壓迫。

簡中互聯網裏的烏克蘭戰爭:民族國家擬人政治之惡,以倍速敗壞

自私而沒人性的一代人,是怎樣批量生產出來的?

李澤厚——思想遺產無處不在,而他已不屬於這個時代

討喜的早已被吸收進「時代精神」,不合時宜的部分則最好和遺體一起埋葬。

從馬雲爸爸到華為公主:「資本家」的西落東升,與大國崛起的兩種思路

韭菜歡迎鐮刀?《共產黨宣言》說「工人沒有祖國」,但中國網絡上的「工人爺爺」有祖國。

忽敵忽友三十年:中國示好塔利班背後,民族國家的冷戰與阿國國民的缺席

阿富汗局勢中有美中巴俄等人格化了的國家,但諸神之戰中並沒有普通人。

疫後春晚:一場關於扶貧與大國夢的空洞喧囂

五個小時的歌舞昇平下,那些捉襟見肘與力不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