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如何破解威權宣傳的兩難困境:新媒體時期的官媒策略與大眾動員技巧分析評論

中共如何破解威權宣傳的兩難困境:新媒體時期的官媒策略與大眾動員技巧分析

官媒超出預期地全面激發了群衆的興趣和認可度,「十年前,沒有人讀《人民日報》,今天,所有人都讀《人民日報》」。

降格為執行者的中國總理,和習時代轉為逆風的「中場時刻」

對習近平而言,第三個任期的開局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不順心如意。他仍堅持親自主導國家管理和負責「頂層設計」,相當有政治風險。

中國兩會取消總理記者會,35年傳統宣告終結|Whatsnew

2023年的首次記者會或為李強的唯一一次。改革開放形成的政府首長一年一度接受外媒提問傳統,今年走向歷史。

湖南省委開展「解放思想」活動,習曾指為更好統一思想|Whatsnew

省委書記沈曉明指集中精力抓招商、拼經濟、促發展是今年一手抓解放思想、一手抓貫徹落實的一項具體行動。

習「大清肅」解放軍高層,美情報部門指事緣腐敗影響戰力|Whatsnew

對軍隊的大規模清洗整肅可能意味著習的權力巨大,也意味著他非常重視軍隊在未來的實際作戰能力。

「一帶一路」十年:模糊的倡議,空泛的口號,從不缺席的民族主義

模糊與空泛是參與各方相互利用的潛規則,看起來宏偉佈局的「一帶一路」實則外強中乾,融資不斷收縮。

習年底公開發言降低調門,再提「黨內民主」、「聯繫群衆」|Whatsnew

大段密集討論「依靠人民」和警惕「脫離群衆」,在近年來的修辭和姿態中並不常見。

《我本是高山》與爭奪張桂梅:「黨性」、「人性」與女權主義的較量

這番輿論風波之後,留下的是一種新的反女權方法論:從共產黨的歷史思想中尋找女權的思想資源,得到的是共產黨,丟棄掉的是女權。

SARS倖存者的20年:不可能「清零」的痛

「這得有多少的心理創傷?他們都能挺過來嗎?」

從「破壁者」到「隱形人」:逝者李克強,和他擔任總理的中國十年

在懷念主政時很難說有出彩政績,偶爾試圖掙扎,又手腳日益無法伸展的李克強時,「長江黃河不會倒流」,是人們引用最多的一句話。

「謎一般的動盪」:關於文革的最新研究,如何挑戰了主流敘事的理解?

文革進程的複雜性,超出我們對於政治事件與社會運動的一般理解範式,在某種意義上對人的認知能力形成挑戰。

哈伯馬斯在中國:從小區維權到鄰避運動,公共領域真的存在過麼?

寄望於中國中產階級領導民主轉型的下意識動作中,哈伯馬斯一直以來是描述希望、潛力、美好願景的語法,但從未被完整地講述出來。

模糊在政治口號裡的「他者」:中國大陸居民如何看待「武統」台灣?

對於大多數的大陸民眾來說,「一個中國」和「兩岸統一」是一種長久存在於官方話語裡的、沒有被挑戰過的「原則問題」。

民運圈#MeToo調查:圈外是極權,圈內是父權,受害者的多重受困

「這些被指控性騷擾的人,沒有意識到極權和父權的同構性,對自己壓迫者的角色一無所知。」

「黨」不語怪力亂神:當共產黨化身為驅魔人,中共如何在鄉間改造社會?

讀《魅惑的革命:1942-1953年中國共產黨政治宣傳裡的鬼魂、巫覡與性別政治》

新端午與龍舟賽:「低調貴族」和中國保守主義的狂飆

宗族、國家、新媒體,在端午這個時點、在龍舟這個劇場背後達成共謀,上演一齣「貴族運動」的表演,慶祝這個保守主義的狂飆時代。

回憶蔣彥永醫生:勇敢揭露SARS真相,公開呼籲平反「六四」

具有如此聲望的人,能直言反駁中國最高領導人,是前所未聞的事。更何況他竟然將自己的名字和電話號碼都羅列於聲明書上。

鄧聿文:中國黨政機構改革,習近平難以擺脫的安全困境

外界想要知道,習究竟要通過所謂的黨政機構改革達到何種目的,難道他覺得自身的地位還不夠穩定,要強化安全?

誰是最「清白」的中國人?——出身論捲土重來,宗法社會還會遠嗎

出身論逐漸紮根,勢必要在「中國人」裏再區分出「清白」的中國人和「被污染」的中國人,正如核酸檢測也有陽性和陰性。

中國總理李強,會成為民營經濟的守護者嗎?

以習近平親信立足的李強,在面對意識形態壓力時,能否守護住民營企業,仍然需要進一步的檢驗。

從「祖國母親」到「中國爸爸」:國家主義的形象,是如何在家庭隱喻中演變的?

「我們都說祖國媽媽,那祖國爸爸去哪了?」「有人說祖國爸爸去買禮物了,有人說祖國爸爸扛槍保衛祖國媽媽了!」

中國政權的新合法性危機:剛性監控維穩體系的「脆弱性」

人民怒吼的一句「下台」瞬間擊穿意識形態合法性,動搖了色厲內荏的維穩監控體制。

白紙運動被捕者:她們是誰,經歷了什麼?

如此年輕,又如此熱情,假以時日,她們能承擔起更多。只是,如今面臨嚴厲的打壓,「起點卻彷佛成了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