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修例運動一年
-
BNO觸發中英角力:北京、港府稱護照無效,英國稱歡迎持有者以其他方式入境
這一場中英較量的護照戰爭,也觸發另一個複雜問題:香港市民能否擁有雙重國籍。
-
假資訊·後真相
謠言、假消息、陰謀論,香港如何跌入後真相旋渦?
「事實查核不能改變人們的偏見,除非(假消息)背後的訊息改變了。」
-
重磅分析
解密「兩辦」治港:誰才是香港未來的管治者?
港澳辦與中聯辦是怎樣的治港機構?兩辦在「一國兩制下半場」將如何走向台前?「西環治港」已被議論多年,但從未像此刻一般真實。
-
拆解建制
獨家數據:前特首梁振英,如何成為建制最強KOL和政壇狙擊手?
七成貼文轟政治人物團體,名單超兩百人;高舉習近平語錄,追擊教育局。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如何從低民望特首躍變網絡紅人?
-
周梓樂被裁定死因存疑,公眾疑問是否充份解答?
關鍵的是,墮樓前「消失的8秒」,有什麼事情發生在周梓樂身上?
-
周梓樂死因庭
【周梓樂之死】見證者與旁聽師:他們叩問一個陌生年輕人的死亡
香港搞成這樣,總有人要留下來,收拾一切。
-
【重磅影片】2020,為自由付上的
若你問我可否回到以前,其實是遠到見不到,見不到以前的自己。
-
12港人案宣判:鄧棨然、喬映瑜分別判有期徒刑三年及兩年 其餘8人判7個月
未成年人黃臨福及廖子文未被起訴,關押逾4個月後,移交香港警方。
-
遭大裁員的有線記者冼程峰:繼續做記者,可以做多久就多久
「我不是說做了很偉大、很曠世的採訪。有線的做法是,不要只講一方面,要去舖陳整件事——這是basic 新聞101。」
-
香港,亞洲外媒之都的殞落?
「以前大家傾向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面,這個籃子就是香港,那麼以後可能是把雞蛋放進不同籃子。」
-
周梓樂死因庭第一週:十名警員作供,警方行動說清了嗎?
可以確認的是:周梓樂身處停車場時,警方多次向停車場高層射催淚彈;推測周墮樓時間段內,警察開始進入停車場。
-
拆解建制
紅三代KOL兔主席的香港論述,為何在簡體輿論圈走紅?
一邊聲稱「深入港人內心世界」,一邊斥港人為「政治巨嬰」,百萬粉絲的兔主席怎樣形塑內地人的香港觀感?
-
評論
黎恩灝:膠化還是失語,香港「左翼」為何不討好?
左翼與民眾,還能有交集嗎?
-
反修例運動一年
比鯨吞更危險:國安法後,模糊紅線下掙扎的香港學者
「就在國安法落實那一刻,我就決定要回台灣了。」鐵幕突降,刺激了眾人神經,但一切有利控制的因素,其實在劇變之前,早已備好。
-
中大一年之後:消亡與存在
來臨的時候倒是異常的靜。空氣中沒有口號,沒有叫陣的聲音,只有「砰、砰、砰」在響著。
-
查資料有罪?六名香港記者親述調查報導的風險與地雷
穿梭各種資料庫,他們查出官員違建,局長囤地,可能涉及中共高層親屬在港投資的線索。今天,查冊成了佈滿地雷的領域。
-
前學生動源三成員涉違國安法被捕 鍾翰林被捕前曾計畫往美領館尋庇護
《南華早報》報導,在鍾翰林等三人被捕後,今天下午「另有4名社運人士進入美國美國駐港澳總領事館」。
-
杯葛議會後,「慢必」陳志全:要監察泛民,讓他們不要溜
從乖學生到抗爭議員,八年前他走入議會,既要對付政權和建制派,又想動搖傳統民主派的因循,監督隊友。今天看來,他做到了嗎?
-
台港漂流
移民台北後,一種內疚讓他們不知如何開口
這一家四口從香港而來,學習如何開口說香港故事。「自己的來到,可能這邊的人會有不同解讀⋯⋯我也是這裏的一個課題。」
-
拆局
專訪香港前高官張炳良:落重典,是無法解決人心問題的
「一個殘局能不能找出一條出路,你從一個實際角度來看,必然北京是有主導權。」
-
VPN、鬼機與噤聲:在網絡世界隱身的香港人
「在一個不能容納真相、不能容納多元資訊的社會裏面,你需要一些隱藏自己身份的角色。」
-
What's New
十一國慶 香港抗議活動再現 市民:我想突破沉鬱的氣氛
警方拉起眾多封鎖線,不斷擴大封鎖區,記者即使站在封鎖區外,仍不斷被要求走去更遠的地方,甚至記者也會被包在封鎖區內。
-
岑敖暉專訪:留在香港,做一個不被輾碎的倖存者
27歲,經歷兩場浩大運動,他形容自己是一個倖存者。他放棄了美籍,想好了留在香港,「不知可以做什麼,在香港不知做什麼,但起碼在這裏存在着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