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
「人工智能會讓人類滅絕」——圍繞這個問題的最新討論都說了什麼?
「降低人工智能導致人類滅絕的風險,應該與大流行及核戰爭等其他社會風險一樣作為全球優先事項。」
-
科技大佬押注核聚變,誰能尋得「能源聖杯」?
包括貝佐斯和比爾·蓋茲在內的科技公司創始人和億萬富翁都夢想利用為太陽和恆星提供能量的聚變過程,來產生幾乎取之不盡的能量。
-
ChatGPT要取代傳媒了嗎?端編輯室的一場「人工智能」小實驗|工具人
當你預測一種新的技術工具要開創一個新時代時,問問自己:真的會嗎?
-
中國晶片公司的美國高管因美國出口禁令陷入兩難
一些美國人在中國晶片行業中擔任關鍵職位,但由於美國新的出口管制規定禁止美國公民支持中國先進晶片開發,這些人處於進退兩難。
-
人臉識別到底是甚麼?演算法是不是無所不能?
人臉識別系統無處不在,我們似乎已無法抗拒一舉一動被記錄下來;但這些模擬人腦的演算法,其實遠非牢不可破。
-
元宇宙可以唱反調?你的焦慮與疼痛將在新紀元緩解嗎?
在潔淨被過濾的世界圖景中,元宇宙被包裝成一個純然技術,帶領人類進入美好未來,即使它刻意忽略了那麼多現實⋯⋯
-
科技議題在兩會:以前的提案實現了麼?今年又有哪些新方向?
技術、商業、政治較力互搏中的最佳觀察點
-
互聯網政治
黎班:言論自由與巨頭壟斷,美國立法監管能否挑戰網絡科技公司?
種種跡象都顯示,增強對大科技公司的管制是少見的美國兩黨共識,但問題是,應對網絡巨頭的反壟斷法律工具有哪些?
-
短視頻前業者自述:用戶數據像小圈子裏的秘密,告訴一人,所有人都會知道
用戶數據非常寶貴,但如果政府要,就一定要給。
-
我們還能在斷裂世界中建立連結嗎?
科技組主編:不要悲傷,我們講述的故事就是連接本身
Don\"t Panic!
-
逃離微信
去沒有監控的地方相見?
-
端 x 華爾街日報
馬斯克,科技巨富中的「現金窮人」
特斯拉CEO馬斯克坐擁390億美元的帳面身價,但他需要一大筆錢來為股票期權行權,最近這位電動汽車製造商人宣布出售房產和自己大部分的有形資產。
-
專訪強納森·法蘭岑:我想用寫作糾正世界的謬誤
如同他的新散文集《地球盡頭的盡頭》,法蘭岑與我們討論了廣泛的議題:全球氣候變暖,科技寡頭,觀鳥,以及他的寫作。
-
評論
左右之間:楊安澤的2020,如何攪動了美國政治語境
在當今美國政治語境中,楊安澤的競選活動富於新意,是調和傳統左右對立的嘗試。
-
評論
季文儀:從羅永浩那裡,我們還能期待什麼?
是否還應對老羅抱有期待?這取決於我們是否還相信,羅永浩那不變的價值觀,仍然能指向一種「更好」的世界。
-
「50年內得30個諾獎」——日本的「狂言」會提早實現嗎?
日本政府在2001年提出「50年內得到30個諾貝爾獎」的目標,你認為日本能達標嗎?這樣的目標,對科研的發展是好是壞?
-
SpaceX的紅色Tesla正在前往火星了,它能打破航天業的政府壟斷嗎?
SpaceX老闆馬斯克因投身商業飛行項目屢被嘲諷,是否敢於冒險才能成就科幻般的事業?
-
美國耗資千萬調查UFO掀爭議,我們應否更積極探索神秘?
有人認為這樣的花錢是浪費,支持者則堅持其對國防意義重大,探索UFO值得嗎?
-
區塊鏈衍生產品不斷出現,它是通向未來的鑰匙,還是虛高的泡沫?
以去中心化為特徵的區塊鏈技術,會為我們帶來一個更好世界嗎?
-
曾經的「台灣之光」HTC,為何到今天要盡散人才?
11億美元出售手機代工部門予Google,HTC的隕落是因為對手太強,還是自毀長城?
-
貓咪是液體——搞笑諾貝爾揭曉!幽默感能幫助科學研究嗎?
明明可以寫喜劇偏偏去做了研究,你眼中的科學家是什麼樣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