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主持轉發「人權觀察」被炒,以哈戰爭引澳洲新聞業震盪|Whatsnew以色列-哈馬斯戰爭

資深主持轉發「人權觀察」被炒,以哈戰爭引澳洲新聞業震盪|Whatsnew

相比先前的中東衝突,新社交媒體讓年輕世代越過傳統新聞機構,直接通過加沙當地平民和記者的帳號獲得資訊。

視南方為敵國後,金正恩做出了哪些備戰姿態?|Whatsnew

北韓和俄羅斯的同盟關係也進一步加強。

屠殺與紋身:女性的恥辱,或女性的救贖

抹不去的創傷記憶,與最小的抵抗。

數說2024台灣大選之四:經濟、統一、戰爭?九二共識在選前如何被討論

在本次和上次的大選期間,「經濟」早已不是台灣網路上對九二共識的主流討論方式。

鄰居開戰、同態復仇:殺戮之後,仇恨如何跨越代際

一旦情緒的力量被不良的政治勢力劫持,試圖講理的異議者便會遭到打壓放逐,進而摧毀和平。

王宏恩:台灣人「戰爭態度」攻防——「抵抗意志」成認知作戰主戰場

台灣民眾抵抗意志的高低,一直是台灣、中國、美國間互相角力、互相投入與抵銷的過程。

從自己的身體到戰爭的身體,我在三個月內參加了五場台灣民防訓練營

民防訓練,與其說是抗敵,不如說是為了抵抗自己對自己的姑息。

以哈戰爭蔓延網絡空間,伊朗、俄國和印度網軍亦有參戰|Whatsnew

戰爭新聞越來越像「戰爭迷霧」,事實核查的難度亦隨着戰爭強度日益增加。

哈馬斯用火箭和地面部隊大規模突襲以色列,以總理宣布戰爭狀態|Whatsnew

近年來,以色列的政治長期由保守派控制。對巴勒斯坦人不妥協的聲量日益增大,雙方衝突越發激烈。

倪世傑:新左派的和平主義系譜,重蹈歷史誤區的台灣「反戰聲明」

「反戰聲明」卻提出一條蘊含綏靖主義神髓的投降主義方案,恐怕才是招致台灣社會冷酷批判最核心的原因。

影像 : 演習台灣,戰爭陰影下的連場預演

每年夏季午後的空襲警報大響,街道空無一人,車輛靠邊停駛,門窗緊閉,人或趴下、掩蔽,年復一年成為台灣人的集體記憶。

論戰爭:槍炮屬於男性,和平屬於女性嗎?

我們應當如何去思考和認識性別(生理性別,以及社會對性別氣質的構建)與戰爭之間的關係?

【聲音劇場】統或獨?戰或走?台灣人心中的一百個祕密

這是一場直球對決的真心話大冒險,八成的參與者都選擇先隱去姓名才願意回答。

2020年,我以「老兵」身分重返「貫徹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前線

兩岸長期軍事對峙,服兵役是每個台灣生理男性的法定義務,僅服役方式隨時移而有變遷。然而,軍隊為誰而戰?答案並不總是清晰。

美英澳「海洋三國協約」與核潛艇交易,是否專為遏制中國的海上擴張?

三國反對任何一國宣示「過分的海洋主張」,也反對單方面地 「以武力或脅迫的方式改變領土控制現狀」。這是其與中國的核心矛盾。

復盤高加索戰事始末,無人機與信息戰的血腥組合

過去兩個月間爆發、激戰,再到停火的納卡戰爭改變了什麼?誰是勝利者,誰失去了一切?

台灣組主編:若戰爭正在重返人間,如何不讓自己成為武器?

讓自己筆下的報導,成為斷裂世界中的連結,而莫成為助長對立與撕裂的火種,無疑是新聞工作者的時代任務。

天皇、戰爭與福島:在台灣,展出「日本敏感詞」

即便在「民主社會」中,環繞著禁忌的「敏感詞」展開言論與表現自由的鬥爭,依然是件苦差事。

So Long 大林宣彥:日本影史最超現實片刻就在他的鏡頭下

作為異類,他的風格從來無法被定義;他也總是不忘提醒:自己國家人民是加害者也是受害者,沒有人是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