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晉三
-
導演足立正生專訪:自稱恐怖分子的行動者,自嘲為日本公務員的電影人
他打動過一代日本人,參加過赤軍,被沒收護照,如今拍了一部刺殺安倍的劇情片。
-
安倍家族、統一教與日本政治:從戰後到當代的盤根錯節
將安倍之死置於這一視野下,偶然與必然相生,是時代無可回頭的註腳。
-
安倍之死:他的經濟、外交、政治遺產,與日本的未來
無論是否喜歡安倍,若要論之後日本的變與不變,仍須從日本人的角度出發。
-
評論
林泉忠:安倍訪問北京後,中日美台四角關係何去何從?
安倍訪華後,中日關係是否就此「好起來」?中日美台新四角競逐關係又將如何展開?是否會出現新的合縱連橫,對東亞新區域秩序的重構將帶來何種影響?
-
評論
尹月:安倍修憲的野心與阻力
安倍肩負着日本歷任保守系政治領袖修正憲法的長久夙願,然而修憲力量在參院仍差四票,他還能動用什麼力量接近目標?
-
評論
沙青青:疫症危機與安倍體制,戰後最集權的首相如何陷入困境?
對安倍而言,東京奧運會終究是無法放棄的最大政績,這也讓揣度上意的官僚們在應對疫情時尤為遲緩。
-
評論
尹月:安倍長期政權戛然而止,「後安倍時代」何去何從?
在全球局勢動盪不安、國內「一強」格局面臨重大轉變的時刻,誰能接替安倍、肩負起引領日本的重大責任呢?
-
評論
沙青青:日本換相,但安倍時代並不謝幕
菅義偉能夠接任,正是由於其缺乏真正的政治實力。
-
【不斷更新】警方指安倍直接死因是動脈下大出血,宗教或為疑犯行兇動機
疑犯聲稱憎恨「特定團體」,日本輿論目前關注這個「特定團體」是誰。
-
奧運政治與日本野心:推遲東京奧運會為何這麼難?
奧運會作為國際主義理想的代言,呈現着與多種政治秩序和意識形態圓融的機會主義色彩;作為一個宏觀而泛泛的概念,不免被各種形態的政治實體利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