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馬分鬃》影評:巨嬰的呻吟風物

《野馬分鬃》影評:巨嬰的呻吟

電影意圖捕捉大四學生畢業前的精神狀態,空有青春片慣常的圖謀,最終呈現的卻是另一番景象。

遭遇種族歧視後,我在柏林策劃了一場影展

無論對政府和警察有多麼失望,我對文化依舊懷有信念。公權力不作為的地方,恰是藝術和公民社會最需要行動的。

《造口人》導演洪榮杰專訪:這世界有很多悲傷你不能逃避

洪榮杰相信自己的經歷他人無法改變,講出這些故事才能讓人知道世界上有這樣的聲音存在。

平遙現場:賈樟柯的突然告別並非無跡可尋

在夾縫之中,平遙影展還在努力地為電影爭取一片自留的淨土,甚至讓本屆影展發生了很多令人迷惑的細節。

專訪《叔.叔》導演楊曜愷:電影像戀愛,你會想像下一個情人的模樣

「我本身是同性戀,從頭到尾都是少數、局外人,做局外人不一定是壞事。」

我們未來再相見!瘟疫存亡時刻,日本獨立電影院自救大爆發

他們都知道,協助救助這些獨立電影院,也就是在輓救日本電影的未來不會成為荒蕪之地。

威尼斯酷兒獅獎得主程力專訪:被保守地養大,所以想冒險

為了拍《荷西的十九歲》,程力在舉目無親的危地馬拉一住就是兩年,他寧願堅持自己是一個 outsider。

新時代電影的獨立與酷:香港青年導演的辛丹斯電影節親歷記

相對於奧斯卡,成敗對辛丹斯的導演,甚至是今天的新人來說,獎項真的不是關鍵⋯⋯

新冷戰中的金馬獎:開放,困境,未完成

遭中國抵制的台灣金馬獎,今年的圖景是台灣電影,新馬出品和香港獨立製作,它會有一個替代品嗎?

專訪導演徐磊:從好奇心開始,說一則中國華北農村的偵探故事

電影《平原上的夏洛克》徹底脫離了知識分子的高端趣味,帶着濃濃的鄉野土味,甚至還有些粗俗,衝擊着虛偽的城市文明。

紀錄片《B夫人》:脫北者個人悲劇和歷史悲劇的重合

這部冒着生命危險拍攝的紀錄片使得沉默且龐大的脫北群體獲得了昂揚的生命力量和飽滿的真實形象。

《北方一片蒼茫》導演蔡成杰:我們不該持有高高在上的態度

在蔡成杰心裏,創作過程充滿特別多的未知,導演就是負責在這種未知中去選擇,他學過畫畫,最終選擇了電影這種表達形式。

新疆導演雎安奇:他在包裡放了一把電鑽,只是你看不出來

三部藝術電影講述三個不同世代的中國人。最年輕的那個,來到天安門廣場,隔著衛兵遠遠望著毛澤東像:在真正的、最大的權力面前,這個拿著暴力工具的人啞了。

陳果專訪:不用刻意解讀,就當《三夫》是有社會意識的 AV

被訪者要麼會大說特說政治見解,更多是避而不談,陳果有時是前者,有時是後者。

馬來西亞導演亞曼達:如果不好玩,幹嘛還做獨立電影?

唸電影學校時,好像每個人都得喜歡藝術電影,那時的我也假裝最喜歡藝術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