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奧運的澳門——「如果可以挑戰的話,我可能游得快一點」香港

沒有奧運的澳門——「如果可以挑戰的話,我可能游得快一點」

一段充滿政治背景的歷史,澳門錯失了參與奧運的資格。無法登上體育賽事終極舞台的澳門運動員,如何看他們的未竟之路?

東京奧運正式閉幕,全球攝影師鏡頭下的極限瞬間

在最後一天的賽事中,美國成功趕超中國,以39面金牌鎖定榜首之位,中國緊隨其後,以38面金牌成為獎牌榜第二位。

身體、國家與同性戀運動員:一份體育與政治的書單

在本屆賽事中,除了純粹的體育競技,有關性別、身體、國族認同與民族主義的爭議,也在輿論視野中不停閃現。

國罵為何有違體育精神?陳清晨事件反映的中國體育舉國體制

真正令人反感的,是一種無視體育精神的集體性格:崇尚優勝劣汰,純以勝負論英雄,對以人權為基礎的體育精神也缺乏細緻的體會⋯⋯

李峻嶸:港隊奧運成績史上最佳,精英、職業與普及運動現狀如何?

「普及化」和「精英化」一樣,都是政府體育政策的方向。但普及文化建立的關鍵,已經不單純是體育政策了。

「黃種人」與「中國速度」:百米飛人蘇炳添身上的種族象徵與現代性迷戀

用人體代表國家身體、用獎牌反駁東亞病夫指控的符號學。

喬瑟芬:打破髒水缸之後,台灣體育改革還有哪些未竟之路?

如何吸引具天份的選手投身訓練、提供相關產業生存的市場,並培養社會一套厚實、有溫度的體育文化?

對日本來說,東京奧運會正變成一場代價200億美元的血虧盛宴

日本原本期待藉助東京奧運會能夠大發一筆橫財並獲得全球認可。但在疫情期間,心懷不滿的民眾只想讓這一切都消失。

三個國家、四場奧運:第一位參與奧運的「台灣人」張星賢

台灣人、日本人、中國人或「滿洲代表」?在國族競技的賽場上,張星賢的賽道從來不是筆直的單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