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雞小史:為何總統大選、罷免韓國瑜都要「賭雞排」?台灣

台灣雞小史:為何總統大選、罷免韓國瑜都要「賭雞排」?

從只有金孫能吃的土雞腿、80年代末期雞睪丸,一路到「選舉賭雞排」文化,台灣政治民主化、經濟自由化一向與「雞」脫不了關係。

「辣台妹」勝選之後:網紅政治將航向何方?

無論位在台灣政治光譜哪一端,幾乎看不到檯面上的政治人物沒有經營臉書粉絲頁、LINE官方帳號,沒有嘗試發圖文、拍影片、開直播或是找網紅合作。社群平台的運作邏輯早已被內化為理所當然且關鍵的展演形式,每一次的社群曝光,都是展現自我、建立溝通、拉近選民、爭取支持的機會。

專訪Randall Schweller:大選過後,台灣將在中美關係間扮演什麼角色?

不少外國媒體將台灣大選譬喻為一場選擇親中或親美的「公投」,而在大選過後,中、美、俄、印列強競逐之間,台灣的位置是什麼?

大選前夜:韓「捍衛中華民國」、蔡「守護民主自由」

選前的最後一夜,韓國瑜和蔡英文各自跟支持者說了什麼?

這三組地方選區立委,在爭論「總統級」的兩岸統獨話題

《端傳媒》訪問了台北的蔣萬安、吳怡農,台中的顏寬恒、陳柏惟與台南的洪秀柱、王定宇,與他們聊聊大選中「亡國感」的戰爭,看看緊繃的兩岸關係與香港抗爭事件如何影響地方選情。

台灣選前通車小史:「浦島太郎」高鐵與「灑滿金仔粉」的台北捷運

每到台灣選舉前夕,便會有許多重大交通建設競相「通車」,今年大選中,不但有高鐵延伸議題,也按例有「捷運通車」的計畫。軌道交通建設是如何成為台灣政治人物最好的「甜蜜政策」?

小端網絡觀察:2020年大選前夕,台灣選民在討論哪些話題?

2020年大選來到選前最後24小時,選前的最後一個月,《反滲透法》、黑鷹直昇機墜毀事故、女性不分區立委到韓國瑜的「新莊王小姐」,都是台灣選民的熱門話題。

專訪黎安友:美國如何看待台灣大選和中美台關係?

更重要的是,美國的核心利益到底是什麼?台灣對美國來說還有怎樣的戰略意義?

大選背後,解密蔡英文的網紅政治學

向來以「冷靜」形象著稱的蔡英文,近一年是如何與網紅同框、互動越來越熱絡的?我們訪問了團隊背後的推手林鶴明。

專訪王甫昌:台灣大選中,還存在省籍問題嗎?

今年台灣大選的意識形態,到底是省籍問題的回歸,還是從族群認同走向國家認同的過程?

選前72小時,候選人的情感動員:從拜票、買票到黑函

台灣2020總統選戰進入最後關頭,各家候選人從網紅直播間和街頭大看板走入里巷細弄,電話打進手機、握手不怕髒、深蹲鞠躬法、乃至在印刷廠偷看對手文宣,雙方都在努力對選民做最後的情感動員。

林韋地:2020台灣大選,勝者需建構民族想像?

民進黨在歷史上的處境,非常接近六十年前馬來西亞的巫統。

民意如何代表:政黨票、不分區立委,它們是什麼?

在本次大選中,除了總統、區域立委之外,台灣人手上還會握有第三張選票:政黨票。為了得到這張政黨票,各政黨莫不費盡全力、也會批評其他政黨的不分區候選人並不適格。這套制度究竟如何運作?可能有哪些問題?如何可能改良?

大選前夕,被戰爭凝固的島嶼

六十年後,曾一度遠去的戰意,似乎又隱約重臨台灣海峽。在台灣大選前夕,我們重返兩岸對峙的地理前線馬祖,這個因國共內戰、韓戰而生,被舊冷戰時代塑造的小島。半世紀以來,在一場還未真正到來、但也沒有離開的戰爭中,馬祖如何永遠地被改變?生活在「等待戰爭」之中,是怎樣的滋味?

神明不投票:台灣宮廟到對岸交流,他們被滲透、統戰了嗎?

近年來,不少媽祖廟都有赴陸交流的經驗,誰去得最多?他們為何想去?去了就等於「被滲透」嗎?

神明不投票:「宮廟影響選舉」的可能與不可能

隨著韓流興起,宮廟力量也在台灣政治討論中被神秘化。被境外勢力滲透?變信徒為選票?直接左右選舉?現實比傳說複雜許多。《端傳媒》深入走訪高雄多家宮廟,結合三位學者2014年與2018年兩次九合一選舉的數據調研,挖掘宮廟與選舉之間的真實關係。

張育誠、陳方隅:數說台灣大選——大黨被小黨「攪局」了嗎?

時力與民眾黨大多數時候確實分裂了蔡英文支持者的選票,但⋯⋯

互動地圖:神明不投票-宮廟影響選舉嗎?

宮廟的「公共」與「政治」性格,使其在地方選舉中佔有一席之地。但宮廟是否確實影響選舉?透過互動地圖,我們帶你一次看懂。

林宗弘、陳志柔:蔡英文的817萬票,亡國感、年輕人、菁英藍幫了多少

2019年11月18日至12月6日間,本研究共電話訪問1235位受訪者,其中 959 位(77.6%)表示了他們的投票意願,相當接近最終的投票率(74.9%)。

陳方隅:泛藍、泛綠、小黨,在台灣大選中的得與失

雖然泛綠陣營佔據多數,但細緻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