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台灣地方選舉
-
評論
紀和均:公投熱潮後,如何挽回民心?從法屬新喀里多尼亞獨立公投說起
11月4日新喀里多尼亞獨立公投雖然未能通過,但對法國政府來說雖勝猶敗,其「敗」在無法妥善撫慰卡奈克人長期受到輕視而不滿的態度。同樣,任何人換位於台灣人的立場亦可心同此理:沒有真正獲得公平的對待下,怨懟與憂憤就不會平息。
-
台灣2018地方選舉
選舉裡的「網路聲量」是什麼?真有「勝利方程式」嗎?
因著虛擬世界的特性使然,始終存在系統性干擾的可能,導致最終結果出現偏誤。不可能單看網路聲量,而不把對手實力、選區結構與整體政局因素一併納入考量。
-
2018台灣地方選舉
喬瑟芬:動員力驚人的台灣反同教會,與中美的千絲萬縷關係
台灣泛基督徒人口比例不超過7%,反同婚公投拿下的票數卻直逼馬英九當選的票數。教會如何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
台灣2018地方選舉
反核這一堂人生課:他們在公投的前一天爆炸
有人認為這次公投是擁核派在過去數年台灣反核勢力上揚後,一次集中反撲。但這群學生所擁有的,只是一個叫做「它核他們的故事」的臉書粉專
-
台灣2018地方選舉
陳方隅:綠白分裂、支持率流失,旋風起落的柯文哲差點輸給他自己
許多人說,柯的出現是要推倒「藍綠」的高牆。不過,台灣社會看到的是,許多高牆不只仍然矗立,而且後面的「紅磚」愈蓋愈高。
-
自邊陲出發的奇襲:韓國瑜如何從「林園」走上高雄市長大位
在外地人的驚訝與不解中,韓國瑜將成為下屆高雄市長。關於韓國瑜的討論眾多,但你是否想過,造出韓國瑜的「高雄」是怎樣的地方?
-
慘勝的條件:柯文哲的拼裝車、陸空戰與告急牌
柯文哲的台北市長連任路堪稱史上最顛簸。4年前的他,在民進黨全力相助下勝選,如今少了民進黨的奧援,他是如何在「白綠分手」後獲得險勝?
-
2018台灣地方選舉
公投效應、蔡英文與中間選民——導致綠營崩盤的,不是統獨,是什麼?
綠營雖然在縣市長席次失去甚多,但嚴格來說不算是「崩盤」,只能說是「回到基本盤」,而「中間選民」擺盪走了。
-
台灣2018地方選舉
台灣地方大選:民進黨全線潰敗,柯文哲慘勝,北市留下「選舉無效」爭議
本屆地方大選堪稱民進黨2016年重返執政以來最大挫敗。藍營支持者則在「韓流」的激勵下,從馬英九政府失敗的震盪中逐步回魂醒轉過來
-
台灣2018地方選舉
在南韓倡議「酷兒神學」的牧師,怎麼看台灣同婚公投?
傾心研究與鼓吹「酷兒神學」的林寶拉,被南韓9大基督教派中的8個列為「異端」。
-
台灣2018地方選舉
投下同婚公投票前,或許你可以重溫《端傳媒》的專題電子書
台灣選舉明天投票,五個同婚相關的公投案該怎麼決定?何不讓《端》的報導結晶與你同行,成為你思考路上的最佳伴侶。
-
2018台灣地方選舉
他們,扛著五星旗參加民主選舉
今年地方公職人員選舉有近40人的推薦政黨帶有「紅色主張」,是2014年的三倍,無黨籍的「紅色參選人」更不在少數。我們和其中一位聊了聊......
-
台灣2018地方選舉
王宏恩:台灣政黨政治與民主,將被公投帶往何方?
一旦台灣民眾習慣了這樣的公投方式,台灣選民跟公投的交互作用將會大大的改變台灣的民主與政黨政治生態。這可能是個壞消息,也可能是個好消息。
-
政壇人生下半場:韓國瑜的N種成分
出身眷村的「北農賣菜郎」是他,毆打陳水扁的是他,嗆過段宜康「去吃曲棍球」是他,選前切割國民黨主席吳敦義「肥滋滋大母豬」言論的國民黨候選人也是他。韓國瑜角逐高雄市長,卻在全台爆紅。這股「韓流」所為何來?
-
白熱化的台灣地方選舉,那個用「蜂蜜檸檬」跑出熱度的吳蕚洋
這或許是一個只有台灣這個華人社會,不是中國大陸、不是香港、也不是新加坡,才會產生的角色。
-
台灣2018地方選舉
王宏恩:台灣公投連署書數量分布,如何幫助我們了解接下來的縣市長選舉?
這些連署資料不僅僅用於中選會統計數量,也直接代表了公投推動團體或政黨的核心支持者,乃至可以動員的三十萬潛在人力。
-
台灣2018地方選舉
八個議題,看懂2018台灣大選
台灣大選投票在即,五項地方公職,十張公投票;有政黨對決、世代交替,更有社會價值之爭。端傳媒為讀者整理八個熱點議題,12個關鍵字,一次看懂這場選舉的過去和未來
-
台灣2018地方選舉
徐子軒:台灣民主期中考——2018年選舉裏的三項挑戰
展望未來,無論是哪個黨派執政,都需面對假新聞、保守公民社會或民粹主義,但想解決這些問題絕非在朝夕之間,可能需要兩、三代人以上的心力與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