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台南農村「裸女看板」引熱議,但相中者實為男生,性暴露指責是否與性別相關?

社會對於不同性別判斷裸露的標準是否存在「雙標」?

台南社子鎮安宮前出現大型人體看板。

台南社子鎮安宮前出現大型人體看板。圖:網上圖片

端小二2023-01-17 發起

在公共場合懸掛裸露海報是否有傷風化?

社會對於不同性別判斷裸露的標準是否存在「雙標」?

在你看來,為什麼公眾對「裸女」的反應更為激烈?女性是否相對缺少身體自主權?

近日,台灣台南官田社子部落農村的一道路旁,懸掛出了一幅「裸女圖」,圖中一位長髮「女子」躺在沙發上,身上僅著內衣,畫面露點。大多數報導中,這幅海報圖「敏感部位」被打馬賽克。這幅圖片引發網友熱議,甚至有人向警方檢舉,認為其妨害風化、影響行車安全,甚至官田區長也到場了解事實緣由。

其實,該幅海報是台南藝術大學一研究生吳宗岱的作品。他其實是男生,只是平時會留長髮,以女生裝扮示人,聲音亦像女生。據《聯合報》報導,這幅圖像自去年12月開始展出,作品佈置好後,不到半小時就有人向警方檢舉,學校教官也收到投訴,認為其「影響校譽」。

不過,當大多數居民得知主人公為男性時,又有人認為,男性裸上身不涉及風化,可以接受。有村民認為「如果是男生就算了啦」,經商榷後,村民同意該作品懸掛一個月。雖然事件平息,網絡上對海報中人像性別的探討卻仍未終止。更有網友,為何人們在公共場合看到裸女就會下意識跳腳指責?若裸女出現在美術館中被凝視時,人們又會認為這是藝術。

被AI判斷「性暴露」

海報創作人吳宗岱表示,這件作品實際是他的一場社會實驗。創造靈感是因為他曾在Facebook上傳自己的上半身裸胸照片,但隨即被AI系統判斷為「性暴露」而自動刪除。男性裸露上身的照片往往不會被AI自動屏蔽。即使他是生理性別上的男性,因為他太像女生,還是被系統判定為「性暴露」。

因此,他想知道如果在真實世界中公開類似裸露圖像,真實人類的審查結果是否會與AI相同。所以,他錄下居民的反應、紀錄最後如何拆除等過程,都列為一場社會實驗的一部分。

南藝大校方則對此表示,基本上還是尊重學生的創作,且圖像中未標注校名。而且雖然學生是男性,裸露上半身的圖像不涉妨害風化,但因為看起來就像女生,還是會引發不同看法,社區的意見也要尊重。

吳宗岱將這幅作品命名為作品名稱為「《Bàn-tāi》『您的貼文未遵守《社群守則》。』」圖片中他身著女性內衣,同時運用了常規的寫真拍攝手法。當被問及性別認同時,他表示,自己生理性別為男,認為自己是「無性別」,而自己是流動性向者,會經常變動。

為何只有「裸女」被凝視?

有Facebook網友指出,此次事件是因為吳宗岱告訴公眾,自己是男性,大家對他的指責才平息。若他不公開性別,當裸露照片的主人公擁有「薛定諤的性別」時,人們依然會因此對女性裸照施加相同「理所當然」的惡意評判。社會會予以道德譴責,更可能會因此違反法律而被迫撤下,得到懲罰。

然而,當女性裸露照片出現在美術館時,又變成了藝術的一種。紐約著名的女性主義藝術團體「游擊女孩」(Guerrilla Girls)曾刊出一張海報,標語為「女人必須裸體才進得了大都會美術館嗎?」(Do Women Have To Be Naked To Get Into the Met. Museum?)

海報上指出,美國大都會美術館的現代藝術區(Modern Art Sections)展出作品的藝術家裡,只有5%是女性,但作品裡有85%的裸體是女性。真理大學人文與資訊學系副教授劉亞蘭在《報導者》刊文指出,英國著名的藝術史學家克拉克(Kenneth Clark),曾在他著名的《裸體藝術》(The Nude,1956)一書裡表示,古典藝術裡的裸女畫其實是一種藝術形式,畫的主角並不只是沒穿衣服而已,她的不穿衣服正是為了展示她的身體。

藝術社會學家進而分析,裸體畫中的女性多半是當時王宮貴族的情婦,男性貴族一方面怕惹人非議,另一方面卻又想展示自己在性的占有,於是便僱請畫家將他們的女伴畫入畫中。因此畫裡裸體女性大膽地看著觀看她的人,其實看的正是擁有她的那個男性貴族。於是,女性身體大方地變成一個被觀看的景象,不但展現給藝術家觀看、給所有想偷窺她的觀眾觀看,更重要的是還給擁有這名女性身體的所有者:某個國王或貴族看,自然都是男性。

「男性凝視」最早由約翰·伯格在1972年的《觀看之道》中提出,視覺媒體中物化女性的方式,就是將她們呈現為滿足異性戀男性觀眾的慾望對象。知名作家、策展人祝羽捷曾在《看女性裸體畫時,人們通常不關心她是誰》一文中指,以藝術之名而創作的裸體繪畫,其描述對象多以女性為主。在這類繪畫中,女性赤身裸體,男性卻總是衣冠楚楚,服裝往往代表著人物的社會屬性和地位。

在這類作品中,觀眾關注的是女性的身體部位,而不是她們是誰。裸體不僅僅剝下了她們的外衣,更剝奪了他們的身分。裸體不但象徵著性慾,也與權利的缺失聯繫了起來。

身體解放與女性自主

然而,現代社會,當女性裸露身體時,她們似乎很難享受到真正的身體自由。2021年,德國哥廷根市曾出現一起爭議事件。一位生理性別為女的跨性別者裸上身游泳,被要求穿上上衣。儘管其指自己身分認知為男性,依舊被泳池管理人員趕出去,並永久禁止他入場。不過,此次事件引發政策探討。2022年,哥廷根市成為了全德首個允許女性裸上身游泳的城市,旨在推動性別平等。

社交平台對男性和女性的裸露亦存在「雙標」。據悉,Instagram和Facebook的社群守則明文規定禁止毫無遮掩的女性乳頭,但對於男性上身並無相同限制。2012年,美國女性主義導演妮娜·伊斯科曾拍攝一則名為《解放乳頭》(Free the Nipple)的紀錄片,講述一群年輕女性走上紐約街頭,通過表演和塗鴉的方式抗議關於女性胸部的法律和社會禁忌。在宣傳過程中,她把紀錄片的預告上傳至Facebook,不過後來被Facebook移除,指影片違反其社群守則。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女性主義者意識到身體自主權。社交平台上,不乏KOL和名人明星倡導「No Bra運動」。不過,依舊有許多網友表示難以接受,認為在公共場合女性凸點或者露點有傷風化。

性學家Stephen de Wit:「男性被教導女性的乳房和乳頭是性配件(sexual accessory)......因為它們是被隱藏的,因此它們更『有趣、吸引、蠱惑人心』,如果女性乳房隨處可見,就不會被色情化,順著這個邏輯,裸露乳房也不會是非法的。」

你如何看待「性暴露」針對性別的雙重標準?在這一標準下,女性是否缺少身體自主權?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金悦琦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